食調理
胃為水穀之海,主受納和腐熟水谷 ,與脾相合,共化氣血 ,以養周身。食有不慎,則極易損其功能,礙其升降。故慢性淺表性胃炎辨證 調護中,飲食 調理亦有重要作用,其主要包括 “食養”和“食療 ”兩個方面:
①飲食有節:早在《內經》就認識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生病 起於過用”,“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故對慢性淺表性胃炎病人 應避免暴飲暴食、嗜食肥甘厚味、醇酒濁乳、辛辣香燥刺激 之品;宜食清淡、富有營養 ,軟硬寒熱得宜。同時應注意 飲食衛生 ,以防“病從口入”。
②配合食療:《素問·髒氣法時論篇》雲:“毒藥 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可見祖國 醫學 十分重視食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食療,宜結合病人的體質 ,疾病 屬性 來進行。如脾胃虛寒之人,平素宜食生薑、胡椒等溫中散寒 之品;胃陰不足之人,宜食百合、梨、藕、蜂蜜 、牛奶 等甘潤生津之品;氣滯不和的患者 ,可多用蘿蔔、金橘餅、橘皮等;而脾胃虛弱者,宜以紅棗 、山藥 、蓮子肉等品為輔助。
精神調護
古語云:“百病皆生於鬱”,“一有怫鬱,百病乃生。”說明了情志失和是許多疾病的致病因素,當然中醫 胃病 (慢性淺表性胃炎)亦不例外。其實,在《內經》時代 就有了情志致病的相關記載,如“思傷脾”“怒則氣逆,甚則嘔血飧洩”等。現代醫學目前亦證實了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發生和病情變化均和情志 息息相關。故對慢性淺表性胃炎進行精神 調護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調攝
《素問·上古天真論篇》指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因而調攝情志,節制飲食,動靜結合,勞逸適度,順應四時……對防治慢性淺表性胃炎有重要意義。
以上這些就是關於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的一些食療的方法的介紹了,其實不管是否得了慢性淺表性胃科學的治療還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早日遠離疾病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