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面神經的炎症和水腫為主,後期以促進神經機能恢復為其主要治療原則。
一、急性期口服皮質類固醇治療:強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1.5-3.0mg)1/d,口服,連續7-10天。
二、改善微循環,減輕水腫:可用706代血漿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靜滴1/d,連續7~10天,亦可加用脫水利尿劑。
三、神經營養代謝藥物的應用:維生素B1 50-100mg,維生素B12 100μg,胞二磷膽鹼250mg,輔酶Q105-10mg等,肌注1/d。
四、理療:莖乳孔附近超短波透熱療法,紅外線照射,直流電碘離子導入,以促進炎症消散。亦可用晶體管脈衝治療機刺激面神經幹,以防止面肌萎縮,減輕癱瘓側肌受健側肌的過度牽引。
五、針刺治療:取翳風、聽會、太陽、地倉、下關、頰車、並配曲池、合谷等穴。
六、血管擴張劑及頸交感神經節阻滯:可選用妥拉蘇林25mg或煙酸100mg,口服,3/d或患側頸星狀神經節阻滯,1/d,連續7-10日。
七、中藥治療:牽正散等。
八、手術療法:病後2年仍未恢復者可行面神經-副神經、面神經-舌下神經或面神經-膈神經吻合術,但療效尚難肯定,宜在嚴重病例試用。嚴重面癱病人可行整容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