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的主要特點是:有確定的病原體,較強的傳染性,並在一定條件下可造成流行。傳染病流行的過程需要三個基本條件: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缺乏任何一個要素,都無法造成傳染病的流行。想要預防一種傳染病,除了需要搞清楚這種傳染病的三要素外,還需要進一步搞清楚該傳染病在人體中發生、發展、傳播、診斷和治療方法,如果可能,再研製出有效的預防性疫苗。
至於傳播途徑,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此種病原體的傳播能力。常見的傳播途徑有:
1.呼吸道傳播:病原體會較為穩定的存在於空氣中的氣溶膠或飛沫,在其他個體呼吸入後發生感染,如麻疹、結核病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等。
2.消化道傳播:人群通過食用或使用病原體汙染食物、飲水和餐具等獲得感染, 如甲型肝炎,傷寒,細菌性痢疾和霍亂等。
3.血液、體液傳播:這類病原體主要存在於病人的血液或/和體液中,通過使用被汙染的血製品、分娩、性交等傳播,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等。
4.接觸傳播:病原體通過個體之間直接或間接接觸而獲得傳染,如血吸蟲病,鉤蟲病,流行性感冒、破傷風等。能通過接觸傳播的病原體往往同時存在其他的傳播方式。
5.蟲媒傳播:有些病原體可以感染吸血節肢動物,如蚊子,人蝨,白蛉和蜱蟲等,可通過這些蟲子叮咬不同個體而造成傳播。常見的蟲媒傳染病有瘧疾,黑熱病,流行性乙型腦炎和登革熱等。
6.母嬰傳播:又叫垂直傳播,是胎兒在母體內或者在分娩過程中感染母體病原體的傳播方式,常見的傳染病有乙型肝炎和艾滋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