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12-07 07:57

  肉瘤來源於間葉組織(包括結締組織和肌肉)的惡性腫瘤稱為“肉瘤”,多發生於皮膚、皮下、骨膜及長骨兩端。骨肉瘤以青年人為多,好發於四肢長骨之兩端,尤以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及肱骨上端最多見。

  可通過X線檢查、CT掃描、MRI(核磁共振檢查)、骨掃描檢查可對各種肉瘤進行初步診斷,必要時應進行穿刺和取組織活檢明確診斷。

  臨床表現:

  1.局部症狀。

  局部疼痛和腫脹或伴有局部皮膚紅、熱,關節積液,肢體或關節活動疼痛和受限等。

  2.全身症狀。

  可出現低熱、疲乏、全身不適,及相關部位功能障礙。

肉瘤的特徵有哪些相關文章
1.腫塊患者常以無痛性腫塊就診,可持續數月或一年不等。腫塊大、小不等,惡性腫瘤生長較快,體積較大,直徑常大於5釐米。位於深層組織的腫瘤邊界多不清晰。 2.疼痛高分化肉瘤因生長較快,常伴有鈍痛。腫瘤如果累及鄰近神經則疼痛為首要症狀,出現疼痛則預後不好。保肢成功的病例僅27%出現疼痛,而施行截肢手術的疼痛則高達50%。 3.硬度腫瘤中纖維、平滑肌成分較多者則質地較硬,血管、淋巴管及脂肪成分較多者則質
發布於 2024-07-12 13:27
0評論
KS是AIDS惡性腫瘤的代表病種,KS的臨床特點:以皮膚特發性,多發性,色素性肉瘤。認為是非洲大陸赤道地區一種地方多發病,在當地地理條件下,主要侵犯中老年男性,在四肢發生多數的大小不同的結節,後人稱此病為Kaposis肉瘤。 ①結節型:櫻桃紅色或紫色,表面平滑,突出皮膚表面,境界清楚,質較硬。壓迫可使其體積縮小,放鬆後10秒內恢復原狀。此徵稱為Hayne氏徵,結節可分佈於全身各處,但以雙下肢、腳
發布於 2024-08-17 00:13
0評論
脂肪肉瘤是第二位常見的軟組織肉瘤。男性稍多於女性,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大多數在40歲以上。此病除發生於腹腔及大腿軟組織外,很少發生於它處,但也有報告發生於軀幹及四肢者。極少數病例是發生於原有的脂肪瘤基礎上。 通常發生於深部肌肉間軟組織,表現為一大腫塊,邊緣不清。脂肪肉瘤可生長很大,硬固。除非晚期患者,一般皮膚很少受累。 組織學上分化不好者有30%~40%發生轉移,而分化好的則較少轉移。雖然也可轉
發布於 2023-09-19 07:40
0評論
1、首選外科手術,載肢或根治術是最常用方法,但療效仍不理想,仍有約50%的病人死亡,部分切除療效也不理想,目前國內外均傾向保留肢體局部大部分切除再進行化放療。 2、化療:可行術前和術後化療但有效率均不高,且付作用大。 3、局部放療,對一些肉瘤患者也可選擇性進行放療,但有效率低,一但肺部轉移療效更差。 4、中醫辨證施治:中醫對肉瘤的治療相當有效,不少曾被判處死刑的病人經中醫辨證施治後有的可延長命,
發布於 2023-12-07 08:04
0評論
KS是AIDS惡性腫瘤的代表病種,KS的臨床特點:以皮膚特發性,多發性,色素性肉瘤。認為是非洲大陸赤道地區一種地方多發病,在當地地理條件下,主要侵犯中老年男性,在四肢發生多數的大小不同的結節,後人稱此病為Kaposis肉瘤。 ①結節型:櫻桃紅色或紫色,表面平滑,突出皮膚表面,境界清楚,質較硬。壓迫可使其體積縮小,放鬆後10秒內恢復原狀。此徵稱為Hayne氏徵,結節可分佈於全身各處,但以雙下肢、腳
發布於 2024-09-05 03:16
0評論
血管瘤是小兒最常見的先天性血管畸形,發病率約為3%-8%。它可以出現在人們各個部位,以皮膚、皮下組織最為多見,其次可見於口腔粘膜,肌肉,也可發生在骨骼、內臟、大腦等組織、器官。血管瘤具有快速生長的特點,特別是在生後第一年。儘管血管瘤是良性的,但它能破壞周圍組織,有些血管瘤呈浸潤性生長,從而造成兒童美容缺陷。另外也可導致功能障礙。在少許情況下,血管瘤又有惡性進程特點,可出現諸多的併發症如:潰爛、出
發布於 2025-01-25 11:41
0評論
肝血管肉瘤是一種間質性腫瘤,惡性程度很高,多數患者病因不明,Folk等調查168例,其中75%的病例原因不明,近年來國外報道一些與化學物質有關的肝血管肉瘤,因此受到人們的關注,認為與接觸氯乙烯有關,美國一個氯乙烯廠1183名工人中有7例發生肝血管肉瘤,平均潛伏期為17年,少數還可發生於服用合成類固醇,雌激素及避孕藥後,其潛伏期在10年以上。 氯乙烯是聚乙烯製造過程產生的氣體,氯乙烯受內質網酶的作
發布於 2025-01-25 11:27
0評論
哮喘的特徵有哪些?專家介紹如下: 1、支氣管哮喘是一種過敏性疾病多數在年幼或青年時發病,並在春秋季或遇寒時發作。哮喘發作時來去較快,且以呼氣性困難為特點;哮喘停止後如同正常人一樣。但如反覆發作,不能緩解,可發展為肺氣腫、肺心病,這是哮喘的特徵。 2、心源性哮喘這是哮喘的特徵。病人通常有冠心病,風溼性心臟病,心肌病或高血壓病,出現左心衰竭,造成肺部瘀血、氣體交換障礙,發生哮喘。這種喘息常在夜間發作
發布於 2023-01-07 17:55
0評論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由伊蚊所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本病在世界上的主要流行地區為東南亞、太平洋島嶼和加勒比海地區,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有過流行,登革熱的發病季節與雨季有關。在地方性流行區發病者多為兒童。 登革熱的主要特徵是突發高熱,患兒在24小時內體溫可高達40℃。在高熱的同時,有頭痛、眼球后疼痛、全身肌肉疼痛、骨骼和關節疼痛等症狀。有的患兒可伴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並且可見顏面潮紅、結合
發布於 2024-10-16 20:29
0評論
子宮平滑肌肉瘤 子宮平滑肌肉瘤在中國是最常見的子宮肉瘤,約佔為子宮平滑肌瘤的0.64%,佔子宮肉瘤的45%左右。主要來自子宮肌層或子宮血管壁平滑肌纖維,易發生盆腔血管、淋巴結或肺轉移。肉眼見肉瘤呈瀰漫性生長,與子宮肌層無明顯界限。 若為肌瘤肉瘤變則從中心開始向周圍擴散。剖面失去漩渦狀結構,常呈均勻一片或魚肉狀。色灰黃或黃白相間,半數以上見出血壞死。鏡下見平滑肌細胞增生,細胞大小不一,排列紊亂,核
發布於 2023-09-23 03:2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