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4-08 08:50

  本症多於青壯年期發病,起病突然,可有多次發作,尤多見於女性。國外報道一般人口中患病率為5‰,戰時發病率佔戰時神經症的50%,直接與戰傷有關的約為40%~60%。國內流行學調查資料中,各地報道的差異很大,約佔神經精神科門、急診總數5%~10%。近年來,癔症發病率有減少趨勢。

  [病因與發病機理]

  癔症的發生與遺傳因素、個性特徵有關,可概括為:在某種性格基礎上,因精神受到刺激而發病,亦可在軀體疾病基礎上發病。

  一、遺傳因素

  國外資料表明癔症患者的近親中本症發生率為1.7%~7.3%,較一般居民高。女性一極親屬中發生率為20%。我國福建地區報導患者具有陽性家族史者佔24%。提示遺傳因素對部分患者來說比精神因素更為重要。

  二、性格特徵

  (一)高度情感性:平時情緒偏向幼稚、易波動、任性、急躁易怒、敏感多疑,常因微小鎖事而發脾氣或哭泣。情感反應過分強烈,易從一個極端轉向另一個極端,往往帶有誇張和戲劇性色彩,對人對事也易感情用事。

  [病程和預後]

  多呈發作性,急性起病,消失迅速。軀體症狀可呈持續性,如治療不當,可延續數年,甚至十餘年,經適當治療,多能迅速好轉,癔症性性格特徵顯著者,易復發。

  [診斷依據與鑑別診斷]

  癔症的疹斷必須具有排除性與支持性兩種依據。因此,診斷本症必須詳詢病史、症狀演變進程,與疾病發生髮展有關因素;認真分析症狀的起因,性質和特徵;詳細查體和必要的輔助檢查,以排除其它疾病;尤其是兒童和中老年首次出現發作者,或與某些軀體器質性疾病並存時,更應慎重。不能僅根據病前有精神因素與暗示治療有效而作出診斷,客觀地估計精神因素和暗示性在每例患者的發病、治療與轉歸上實際意義是十分重要的。

  診斷依據:

  一、明顯的精神因素及由此引起的強烈情感體驗。

  二、症狀的產生和消失與暗示,自我暗示密切聯繫。

  三、急性起病,症狀多樣。檢查未發現與軀體症狀相應的陽性體徵和器質性病變的證據。精神症狀常有表演和誇張的特點,帶有鮮明的情感色彩。

  四、病前性格特點,即往類似發作史,陽性家族史及年齡與性別均可作參考。

  五、排除腦及軀體器質性疾病,反應性精神病,情感性障礙和精神分裂症。

甚麼是癔症相關文章
1、小麥紅棗桂圓粥 製法:把小麥淘淨,加熱水浸發,倒入鍋裡,煮熟,取汁水,加入糯米、去核的紅棗和切碎的桂圓肉,用旺火燒沸,用小火煮成粥,加白糖。 藥用:每天早、晚分食。 說明:清熱除煩、利尿止渴;對癔症、失眠症療效顯著。 2、代赭石黨參湯 代赭石(先煎)40克,黨參、生地黃各15克,旋覆花(包)、遠志、柏子仁、延胡索、炙甘草各10克,酸棗仁20克,大棗30克,生薑3片。 配料:小麥100克,糯米
發布於 2024-10-05 02:59
0評論
(1)精神刺激:使患者感到委屈、氣憤、精神緊張、恐懼等精神刺激或重大生活事件,往往是本症發病的直接原因或成為第一次發病的因素。有部分患者在以後的發作中可無明顯的誘發因素,而是通過觸景生情或聯想,或自我暗示而發病。童年期的創傷性經歷,如遭受精神虐待、軀體或性摧殘,則是後來發生轉換性和分離性癔症重要原因之一,但軀體化障礙的發病與精神因素關係多不明顯。 (2)心理素質:精神因素是否引起癔症及引發何種癔
發布於 2024-12-05 09:54
0評論
護理上加強心理疏導,採用支持心理治療方法,調動患者的積極性,激發其對生活的熱情,堅定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多給予關心、同情、安慰,給予患者生活上必要的幫助,多做細緻的思想開導,輔以熱情的關懷。隨時疏導患者,消除不良情緒。 情緒調節治療癔症癔症性格表現為情感豐富,富有誇張表演色彩,富於幻想,急躁,任性,易被別人的言語、行為和態度所影響。疾病發作時,如果親屬的言語、行為和態度不當,會形成新的不良暗示因
發布於 2024-12-12 10:07
0評論
1、病人症狀的評估:瞭解癔症發作的症狀特點,臨床表現。評估患病個體在癔症發作時的症狀特點、類型、症狀的頻度、症狀的嚴重程度。 2、病人人格特點的評估:許多學者認為,在一定的精神因素影響下,有癔症性格特徵的人較無癔症性格特徵的人較容易發生癔症。因此,要了解甚麼樣的人格特徵是“癔症性格”,有哪些表現。按“護理程序”的方法、步驟、評估住院期間的病人的性格特點。瞭解其人際關係的情況、處事作風、情緒反
發布於 2024-12-05 09:47
0評論
一、臨床表現 癔症起病急驟。起病前多有心理社會刺激,通常為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彙總的一般矛盾,強烈刺激則很少見。多數起病於青年期,35歲以後初發者極為罕見。 癔症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癔症症狀,即無病理基礎的症狀和體徵。癔症症狀與患者想象中的疾病的症狀相似。它可以是患者見過或聽過的親友等曾經出現過的某種疾病的症狀,也可以是患者本人曾經有過外傷等不健康體驗而想象必然會伴發出現的症狀,如有過腿傷史的出現“癱
發布於 2025-01-12 07:28
0評論
精神因素和暗示的作用,是癔症發病的主要原因。但是,當人們受到精神因素的影響以及暗示的作用以後,為甚麼有的人保持健康,有的人就患了癔症呢?這與他們的性格不同有關。癔症患者的病前個性,是屬於有強烈情感,缺少堅定理智,意志不穩定,幻想多,爭強好勝,虛榮,情感不穩定,易衝動。這類性格的人有以下幾個特點: (1)情感代替理智:癔症性格的人有高度的情感性,情緒反應強烈而不穩定,容易從一種情感轉移為另一種情
發布於 2025-01-12 07:56
0評論
護理上加強心理疏導,採用支持心理治療方法,調動患者的積極性,激發其對生活的熱情,堅定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多給予關心、同情、安慰,給予患者生活上必要的幫助,多做細緻的思想開導,輔以熱情的關懷。隨時疏導患者,消除不良情緒。 情緒調節治療癔症癔症性格表現為情感豐富,富有誇張表演色彩,富於幻想,急躁,任性,易被別人的言語、行為和態度所影響。疾病發作時,如果親屬的言語、行為和態度不當,會形成新的不良暗示因
發布於 2025-01-12 07:49
0評論
癔症(hysteria),又稱歇斯底里。是一種由心理社會因素,如創傷事件、現實生活矛盾、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於個體而誘發的。主要表現為各種各樣的軀體化症狀,意識範圍變窄,選擇性遺忘或精神暴發等症狀,但缺乏相應的器質性損害的病理基礎。本症起病突然,可有多次發作,成年女性多見。國外報道一般人口中患病率為5‰,國內流行學調查資料中,各地報道的差異很大,約佔專科門、急診總數5%~10%。由於醫學科知識的
發布於 2022-12-24 16:55
0評論
癔症是一種發生率較高的疾病,很多人可能患上了癔症而不自知。那麼,癔症是一種甚麼病呢?下面就由我們來介紹一下吧。 癔症一詞的原有註釋為“心意病也”,也稱為歇斯底里,是一種較常見的精神病。目前認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誇張,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點,常由於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發病。可呈現各種不同的臨床症狀,如感覺和運動功能有障礙,內臟器官和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以及精神異常。這類症狀無器質
發布於 2023-11-12 14:41
0評論
“癔症”是一種精神疾病,有些人認為只有成年人才有可能會患上癔症,其實,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醫學調查發現,現在有些兒童也是癔症患者。不管是對於成人來說還是對於兒童來說,治療癔症都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兒童癔症表現有哪些。 兒童癔症表現 1、兒童轉換性癔症的常見症狀癱瘓,步態異常,感覺障礙,過度換氣,失明,失聰等,但較少見。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癔症的發生,有時受家庭、鄰居或同學中類似病人的
發布於 2024-02-02 16:1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