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通常被稱為 "旋毛蟲 "和 "糾結",實際上是一種由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疾病。實際情況是,它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患者通常在幼年時接觸到這種病毒,導致水痘發作,雖然水痘的臨床表現很快消失,但皰疹病毒卻潛伏在人體的神經細胞中。當病人的免疫功能下降或出現應激反應(勞累、精神刺激等)時,病毒就會復發、複製並沿感覺神經擴散,導致受影響的神經分佈區域出現疼痛和皰疹。經神 "僅指病毒侵入胸腰段的神經,但事實上,皰疹病毒可以侵入人體的任何神經,如三叉神經,可以出現皰疹和麵部或眼部的疼痛。
主訴皮膚分佈疼痛的病人可以比典型皮疹早出現7-100天,大多數病人在典型皮疹出現之前因嚴重疼痛而尋求治療,他們通常被認為是心肌缺血、膽囊炎、闌尾炎和疝氣。一些無症狀的帶狀皰疹患者從未出現過皮疹,而疼痛持續存在。患者的異常痛覺感覺包括自發的、持續的燒灼感或持續的深痛、跳痛、自發的刀割樣疼痛或陣發性燒灼痛、異常的疼痛和痛覺過敏,以及難以忍受的腫瘤瘙癢。上述痛覺感覺伴有自主神經不穩定,可因身體和精神緊張而加劇,反之,可因放鬆而緩解。帶狀皰疹神經痛可分為1個月內的急性疼痛、1-3個月的亞急性疼痛和超過3個月的帶狀皰疹後神經痛。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在一些病人身上可持續數年甚至一生,嚴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降低生活質量,產生抑鬱或焦慮,甚至發展到自殺。由於目前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治療方法都不理想,因此預防就顯得尤為重要,即對帶狀皰疹進行早期和綜合治療。(1)對於急性帶狀皰疹,主要的治療措施是早期應用抗病毒藥物和定期、定量地應用溫和的鎮痛劑,如對乙酰氨基酚和非甾體抗炎藥,這對一些病人是有益的。三環類抗抑鬱藥不僅可以減輕疼痛和促進睡眠,而且早期應用可以減少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可能性。神經阻滯被廣泛用於減輕疼痛,一些學者認為早期大劑量的神經阻滯可以減少長期疼痛的發生。(2) 對於帶狀皰疹後的神經痛,藥物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法,目的不僅是為了緩解疼痛,也是為了幫助病人克服失眠。常用的藥物包括三環類抗抑鬱藥和抗焦慮藥。抗病毒藥物和口服激素類藥物對治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無效。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可以減輕病人的症狀;它通過用表皮電極電刺激A-β纖維產生鎮痛作用,還可以使體內的內源性阿片肽或5-羥色胺釋放,阻斷傷害性刺激向丘腦的傳遞。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神經阻斷療法可以阻斷神經性疼痛的傳導迴路,減少疼痛。然而,治療的頻率在國際上並無統一標準。肉毒桿菌毒素在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方面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它通過抑制乙酰膽鹼(acetvlcholine)的釋放,作用於運動終板的突觸前膜,使骨骼肌產生鬆弛性麻痺。BTX一A抑制肌肉和肌肉血管痛覺感受器的神經傳出和肌肉紡錘體的過度活動。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的逆向攝取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它抑制大腦中縫隙核的物質P的釋放,並抑制其他神經傳導,如三叉神經終端的傳導。其優點是用藥簡單,效果持久,單次注射可持續3-6個月。
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臨床實踐,我們中心已經總結出一套成熟的治療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方法。這些方法包括口服藥物、物理治療、局部阻斷、心理支持和肉毒桿菌毒素注射。肉毒桿菌毒素在臨床上已經應用了二十年,廣泛用於治療各種疼痛,如頭痛、腰痛、肌筋膜疼痛綜合徵和神經性疼痛(帶狀皰疹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等)。我們中心根據病人的情況評估疼痛的程度,並採用綜合治療。經過幾年的臨床觀察,總有效率可達85%以上,絕大部分患者可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