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腎性蛋白尿
1)腎小球性蛋白尿 無論是原發還是繼抓腎小球損害,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蛋白質。腎小球濾過膜有病變,基底膜增厚,孔隙增大,蛋白漏出增加,甚至分子量更大的球蛋白亦可漏出。見於急性腎小球腎炎,各型慢性腎小球腎炎,IgA腎炎,隱匿性腎炎。繼發性見於狼瘡腎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腎病,紫癲性腎炎,腎動脈硬化等。代謝性疾患見於痛風腎。
2)腎小管性蛋白尿 是指腎小球濾過正常,腎小管重吸收障礙,最常見各種原因引起的間質性腎炎,腎靜脈血栓形成,腎動脈栓塞,重金屬鹽類中毒等。此類尿蛋白量較腎小球性蛋白量少。
3)腎組織性蛋白尿 又稱分泌性蛋白尿。腎小球濾過功能和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正常,由於尿液形成過程中,腎小管代謝產生的蛋白質滲入尿液中所致,如腎小管拌和遠曲腎小管產生的Tamm-Horsfall蛋白以蛋白(一種大分子糖蛋白),此種蛋白易形成管型和結石核心。
2.非腎性蛋白尿
1)體液性蛋白尿 又稱溢出性蛋白尿,腎小球濾過功能和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正常,由於血漿中含有大量小分子蛋白質由腎小球濾過,超過了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所致,如多發性骨髓瘤時,血漿中有大量輕鏈免疫球蛋白從尿中排出,稱凝溶蛋白或稱本一週蛋白(Benee.None protein)尿液加溫至45~60℃,凝溶蛋白開始凝固,尿液渾濁,再繼續加溫至沸點時則溶解,尿液清涼,再冷卻至60℃以下時又出現渾濁、沉澱或凝塊。此試驗是診斷多發性骨髓瘤最常用的方法。進而應多部位拍骨片,可發現骨質破壞(多在顱骨、肋骨、脊柱骨等)骨髓檢查。可找到大量骨髓瘤細胞,是重要的確診依據。
2)組織性蛋白尿 一些器官組織產生的蛋白經血液循環由腎小球濾出,從尿中排出,如惡性腫瘤尿中蛋白質,病毒感染產生的宿主蛋白等。
3)下尿路蛋白質混入尿液引起蛋白尿見於泌尿系統感染尼傷、泌尿道上皮細胞脫落和泌尿道分泌粘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