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糖尿病足潰瘍是導致糖尿病足截肢的主要原因,其臨床表現不僅具有局部的症狀,也有整體(全身)的症狀:
局部症狀:足潰瘍局部發紅、腫脹、疼痛,與周圍界限不清,灼熱感、用手摸時明顯感覺皮膚溫度升高,分泌物較多、質地稠,伴有臭味。如果有膿液形成而又沒有破潰時會有跳痛的感覺,按之有波動感。這些症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紅、腫、熱、痛”。
整體症狀: 如果局部感染較輕,可以沒有全身的表現;但如果感染嚴重,會出現發熱、口渴、咽乾,心煩易怒,大便幹、小便色黃等症狀;更嚴重者會出現高熱、寒戰等毒血癥、菌血症的表現,甚至心、腎功能衰竭。
一般來講,整體症狀通常和局部症狀相一致,但由於糖尿病患病時間長或患者體質不同等多種原因,常常導致整體症狀與局部症狀不一致的情況,也就是說局部可以表現為明顯的紅、腫、熱、痛,膿液較多、較稠,但整體可能不會出現發熱,反而會有怕冷、乏力、氣短、頭暈、水腫、大便稀等“虛、寒”的症狀,甚至會合並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心功能不全等其它系統的疾病,這種情況下就給治療帶來一定的難度:究竟是根據局部表現清熱解毒還是根據整體表現補益正氣?用藥時容易顧此失彼不能兼顧。
中醫辨證論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面的難題,即局部治療與整體治療相結合。
局部治療:局部治療可以單獨應用,也可以作為整體治療的有效補充,尤其在整體辨證與局部辨證不相符合時,可以通過局部用藥來彌補整體用藥的不足。局部用藥方法有:浸泡法、箍圍法、敷貼法等;劑型有膏劑、酊劑、粉劑等,無論是用藥方法還是劑型,都需要根據局部表現來具體確定。
整體治療:即中藥口服治療。用藥的依據是整體辨證論治,需要進行“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當整體與局部症狀相符合時,可與局部用藥原則相同;當整體與局部表現不協調時,要看整體症狀與局部症狀哪個對病人的影響更大,在辨證中便以哪個為主,同時兼顧另一方的症狀;如果不能兼顧,則整體用藥以整體辨證為主,局部用藥以局部辨證為主。所以根據整體與局部的具體情況,臨床分別有:單獨清熱解毒、清熱解毒佐以扶助正氣、或扶助正氣佐以清熱解毒、或單獨扶助正氣。
局部治療、整體治療能夠相互補充,尤其是在局部表現和整體表現不一致時,局部治療直接作用於足潰瘍局部,補充口服中藥所不能達到的效果;整體治療能夠提升人體正氣,促進局部藥物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