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09-30 00:44

  糖尿病足是引起足靴區急性化膿性感染、慢性潰瘍和足趾變黑壞死的常見原因,且難以癒合,主要由細菌感染和動脈硬化性閉塞引起。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足靴區感染時發展迅速,且糖尿病患者存在周圍神經病變,感染時疼痛輕微,往往在入院時感染已非常嚴重,如不及時正確治療,往往導致高位截肢。

  糖尿病足首先應積極控制血糖,並積極治療周圍神經病變。我們認為,對於不存在動脈缺血的感染性潰瘍,控制感染至關重要,而控制感染最重要的措施是清除感染灶,對於嚴重感染壞死或已合併骨髓炎、無治癒可能的足趾,應儘早截除,否則感染將難以控制,並會蔓延至近端和波及周圍相對正常的足趾,清創截趾後,能直接縫合關閉的創面,應儘量一期縫合,術後配合積極控制血糖和抗感染,創面絕大部分能一期癒合,這樣可明顯縮短創面癒合時間、減輕患者痛苦和治療費用。對於不能一期縫合的創面,我們採取局部抗菌換藥,局部抗菌換藥可使創面感染迅速控制,滲出明顯較少,生長出新鮮肉芽組織。此時應及時閉合創面,對於較小的創面,無需特殊處理,新鮮肉芽創面邊緣長出的新生上皮會促使創面迅速癒合。對於較大的不伴有皮膚缺損的創面,我們採取直接清創縫合,可明顯縮短創面癒合時間。對於較大的伴有組織缺損的創面,我們採取點狀植皮,點狀植皮創傷小,成活率極高,無需在手術室施行,在床旁換藥時即可施行,在新鮮肉芽創面點狀皮片成活率幾乎達到100%,點狀皮片周圍會迅速長出新生上皮,從而使點狀皮片相互融合,促使創面迅速癒合。

  目前,本人收治的感染性糖尿病足潰瘍患者,均採取上述三部曲的局部治療措施,即清除感染灶-局部抗菌換藥-清創縫合或點狀植皮,已取得顯著療效,均在最大限度保留肢端的情況下短時間內徹底消滅了創面。對於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引起的糖尿病足缺血性潰瘍,最重要的是開通下肢主幹動脈,通過介入或手術療法開通下肢動脈、潰瘍創面血供改善的情況下,同樣可採取三部曲療法治療糖尿病足缺血性潰瘍。

患者1  糖尿病足慢性潰瘍繼發重度感染,足背膿腫形成,中趾趾骨骨髓炎,趾骨外露,外院擬行小腿截肢。

足背膿腫切開引流、清創截趾術後,創面仍可見壞死組織。

術後兩週,經局部抗菌換藥,創面整潔乾燥,肉芽新鮮。

術後4周,創面較前明顯縮小,創面整潔,肉芽新鮮,邊緣新生上皮生長明顯。

術後6周,創面較前明顯縮小,即將徹底癒合。

術後7周,潰瘍創面徹底癒合。

患者2   糖尿病足重度感染,足背膿腫切開引流術後,術前外院擬行小腿截肢。

術後兩週,經局部抗菌換藥,創面整潔,較前縮小,肉芽組織生長明顯。

術後4周,創面較前明顯縮小,創面整潔,肉芽新鮮,邊緣新生上皮生長明顯。

術後6周,足背創面徹底癒合。

患者3  糖尿病足、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引起的慢性潰瘍,遷延不愈3個月。

  入院後10天,經積極控制糖尿病、抗感染、擴血管及局部抗菌換藥,潰瘍創面已明顯縮小。

   入院後17天,潰瘍創面徹底癒合。

患者4   82歲老年糖尿病患者,外傷致膝前血腫,繼發感染伴皮膚壞死,門診醫生給予清除壞死皮膚後收入院,病史兩個月。

  入院後1周,經積極控制糖尿病、抗感染治療、血腫清除及局部抗菌換藥,創面整潔,肉芽新鮮,皮下有一較大殘腔。

   入院後兩週,清創縫合後一週,創面徹底癒合。

患者5  糖尿病患者左足[趾內側軟組織完全感染壞死,拍片示[趾骨髓炎,已無癒合可能。

 左足清創、截趾術後一週,切口癒合良好,無感染跡象。

  術後兩週,切口甲級癒合。

患者6  糖尿病足引起的慢性潰瘍伴重度感染,表面可見壞死組織和膿性滲出物。

  入院後一週,經積極抗感染、控制糖尿病及局部抗菌換藥,創面壞死組織及膿性滲出物已明顯減少。

 入院後兩週,創面整潔,肉芽新鮮,邊緣可見新生上皮。

  入院後三週,潰瘍較前明顯縮小,新鮮肉芽組織已充滿創面,邊緣可見新生上皮。此後患者自動出院,放棄在我院治療。

感染性糖尿病足的三部曲療法相關文章
可見我們的治療結果,並不是在輕病人群中取得的,而是病情相對嚴重的多!這些嚴重的患者,是我們根據病情,總結並良好的應用了調理根本與足部精耕的方法。我們簡稱為糖尿病足湯氏療法。總結了經驗,其中包括三要點:1、改善足部血液供應由於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變與其它類型血管病變不同,球囊擴張與支架,包括血管旁路療效均不理想,同時手術風險很大:出血、再堵塞、感染、其它器官梗塞等。我們的內科治療,具有安全性高、
發布於 2023-02-08 12:27
0評論
概述糖尿病患者常出現長期的血糖和血脂代謝紊亂,易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和基底膜損害,形成糖尿病血管併發症。DM患者出現合併神經病變及不同程度的血管病變而導致的下肢感染、潰瘍形成和(或)深部組織的破壞稱為糖尿病足(diabeticfeetDF)。它具有很強的致殘性和致死性,其高位截肢率高達20%以上,最終結局常常是截肢和死亡。病因學糖尿病足病變以神經性病變為主;在引發糖尿病足的各種誘因中,物理因素佔六成
發布於 2022-12-15 06:42
0評論
糖尿病足是因為下肢遠端神經異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圍血管病變導致足部感染,潰瘍和深層組織破壞.屬於糖尿病的併發症.應該積極的預防,防止外傷,感染,積極治療末梢神經病變.患者已經出現了糖尿病足,首先應該嚴格的控制血糖,延緩糖尿病足進一步加重.出現潰爛應該清創,用雙氧水消毒,防止感染,促進潰瘍的癒合.關鍵是要控制血糖,否則很難治本.
發布於 2023-05-08 07:52
0評論
糖尿病足病是由於周圍神經營養障礙性病變、動脈閉塞性病變,以及容易合併骨和軟組織感染等一系列病變引起的。足部潰瘍是糖尿病最常見和最主要的併發症之一。據文獻報道,大約5%~10%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足部潰瘍,足部潰瘍多發生於糖尿病發病10年以後;病程超過20年者,約45%發生足部神經障礙性病變;1%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截肢治療,其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糖尿病在我國近年來也列為高發疾病範圍,屬
發布於 2023-02-15 04:02
0評論
哪些因素導致了糖尿病足的發生?1、糖尿病可以併發足部血管病變:糖尿病人容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使動脈血管出現管腔阻塞;同時糖尿病可誘發血管壁的損傷與血液中血小板功能的異常,血小板凝集增強,血管趨向痙攣,促成動脈病變的發生和局部血管的阻塞。2、糖尿病可以併發足部周圍神經性病變:(1)足部感覺和運動神經障礙,肌肉萎縮、骨骼變形,痛、溫覺減弱或消失,易被外傷或自傷引起組織損傷感染;(2)足部植物神經病變
發布於 2023-01-11 02:56
0評論
概述 針對日常生活中的糖尿病足這個病症我們或多或少都瞭解一些,一般來說它屬於常見的糖尿病足慢性併發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殘的重要原因。另外我們還知道本病症的症狀類型比較多,部分糖尿病足患者有疼痛,足背動脈搏動正常或減弱,常不能引起患者的注意。一旦患者發病之後要依據分型有針對性地個性化治療,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有關疾病常識。 步驟/方法: 1、 首先我們知道這個病症的原因比較複雜,患者常見肢端
發布於 2023-04-21 13:37
0評論
糖尿病足是發生於糖尿病患者與局部神經異常和下肢遠端外周血管病變相關的足部感染、潰瘍和深層組織破壞。是糖尿病嚴重併發症之一,若處理不當可導致病情加重,嚴重致殘,甚至死亡。糖尿病足患者多數血糖控制不理想,糖化血紅蛋白處於高水平,且合併有糖尿病腎病及眼底視網膜病變等微血管併發症,因此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發生率高,下肢截肢率較正常人高5~10倍。近年來,糖尿病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發病人群逐步年輕化,糖尿病
發布於 2023-02-07 04:57
0評論
腳氣就是我們學名叫做“足癬”的病。腳氣是致病真菌感染足部所引起的病變,常常出現在足趾縫中。腳氣產生的原因是因為足部多汗潮溼,鞋襪不透氣,汗液蒸發不暢,這時真菌就會乘虛而入而形成所謂的腳氣。糖尿病足是由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感染等因素所導致的局部病變,感染可能是糖尿病足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或促進糖尿病足發展的促進因素。糖尿病患者糖、蛋白質和脂肪的代謝都出現紊亂,機體免疫力下降,患者
發布於 2022-11-26 14:26
0評論
1、足部的一般表現: 糖尿病足的臨床表現?會出現在足部的一些症狀,我們知道通常情況下是由於神經病變,患肢皮膚幹而無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覺遲鈍或喪失,呈襪套樣改變,腳踩棉絮感;因肢端營養不良,肌肉萎縮,屈肌和伸肌失去正常的牽引張力平衡,使骨頭下陷造成趾間關節彎曲,形成弓形足、槌狀趾、雞爪趾等足部畸形。 2、缺血的主要表現: 其次,糖尿病患者在出現了之後還會有缺血的主要表現,專家解釋稱常見
發布於 2023-01-09 12:51
0評論
一般來講,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人由於合併神經病變及各種不同程度血管病變而導致下肢感染、潰瘍形成和(或)壞死。糖尿病足不是一個籠統的概念,而是分為三種類型。每種類型的糖尿病足治療方案不同,如果混淆,極易導致耽誤病情,造成嚴重後果。第一種類型是神經病變型。這類足病在臨床上表現為足部麻木,感覺缺失等。糖尿病神經病變可累及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及自主神經,感覺神經病變多呈襪套樣分佈的感覺異常甚至感覺缺失,使患
發布於 2022-10-01 16:1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