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09-30 00:44

  糖尿病足是引起足靴區急性化膿性感染、慢性潰瘍和足趾變黑壞死的常見原因,且難以癒合,主要由細菌感染和動脈硬化性閉塞引起。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足靴區感染時發展迅速,且糖尿病患者存在周圍神經病變,感染時疼痛輕微,往往在入院時感染已非常嚴重,如不及時正確治療,往往導致高位截肢。

  糖尿病足首先應積極控制血糖,並積極治療周圍神經病變。我們認為,對於不存在動脈缺血的感染性潰瘍,控制感染至關重要,而控制感染最重要的措施是清除感染灶,對於嚴重感染壞死或已合併骨髓炎、無治癒可能的足趾,應儘早截除,否則感染將難以控制,並會蔓延至近端和波及周圍相對正常的足趾,清創截趾後,能直接縫合關閉的創面,應儘量一期縫合,術後配合積極控制血糖和抗感染,創面絕大部分能一期癒合,這樣可明顯縮短創面癒合時間、減輕患者痛苦和治療費用。對於不能一期縫合的創面,我們採取局部抗菌換藥,局部抗菌換藥可使創面感染迅速控制,滲出明顯較少,生長出新鮮肉芽組織。此時應及時閉合創面,對於較小的創面,無需特殊處理,新鮮肉芽創面邊緣長出的新生上皮會促使創面迅速癒合。對於較大的不伴有皮膚缺損的創面,我們採取直接清創縫合,可明顯縮短創面癒合時間。對於較大的伴有組織缺損的創面,我們採取點狀植皮,點狀植皮創傷小,成活率極高,無需在手術室施行,在床旁換藥時即可施行,在新鮮肉芽創面點狀皮片成活率幾乎達到100%,點狀皮片周圍會迅速長出新生上皮,從而使點狀皮片相互融合,促使創面迅速癒合。

  目前,本人收治的感染性糖尿病足潰瘍患者,均採取上述三部曲的局部治療措施,即清除感染灶-局部抗菌換藥-清創縫合或點狀植皮,已取得顯著療效,均在最大限度保留肢端的情況下短時間內徹底消滅了創面。對於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引起的糖尿病足缺血性潰瘍,最重要的是開通下肢主幹動脈,通過介入或手術療法開通下肢動脈、潰瘍創面血供改善的情況下,同樣可採取三部曲療法治療糖尿病足缺血性潰瘍。

患者1  糖尿病足慢性潰瘍繼發重度感染,足背膿腫形成,中趾趾骨骨髓炎,趾骨外露,外院擬行小腿截肢。

足背膿腫切開引流、清創截趾術後,創面仍可見壞死組織。

術後兩週,經局部抗菌換藥,創面整潔乾燥,肉芽新鮮。

術後4周,創面較前明顯縮小,創面整潔,肉芽新鮮,邊緣新生上皮生長明顯。

術後6周,創面較前明顯縮小,即將徹底癒合。

術後7周,潰瘍創面徹底癒合。

患者2   糖尿病足重度感染,足背膿腫切開引流術後,術前外院擬行小腿截肢。

術後兩週,經局部抗菌換藥,創面整潔,較前縮小,肉芽組織生長明顯。

術後4周,創面較前明顯縮小,創面整潔,肉芽新鮮,邊緣新生上皮生長明顯。

術後6周,足背創面徹底癒合。

患者3  糖尿病足、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引起的慢性潰瘍,遷延不愈3個月。

  入院後10天,經積極控制糖尿病、抗感染、擴血管及局部抗菌換藥,潰瘍創面已明顯縮小。

   入院後17天,潰瘍創面徹底癒合。

患者4   82歲老年糖尿病患者,外傷致膝前血腫,繼發感染伴皮膚壞死,門診醫生給予清除壞死皮膚後收入院,病史兩個月。

  入院後1周,經積極控制糖尿病、抗感染治療、血腫清除及局部抗菌換藥,創面整潔,肉芽新鮮,皮下有一較大殘腔。

   入院後兩週,清創縫合後一週,創面徹底癒合。

患者5  糖尿病患者左足[趾內側軟組織完全感染壞死,拍片示[趾骨髓炎,已無癒合可能。

 左足清創、截趾術後一週,切口癒合良好,無感染跡象。

  術後兩週,切口甲級癒合。

患者6  糖尿病足引起的慢性潰瘍伴重度感染,表面可見壞死組織和膿性滲出物。

  入院後一週,經積極抗感染、控制糖尿病及局部抗菌換藥,創面壞死組織及膿性滲出物已明顯減少。

 入院後兩週,創面整潔,肉芽新鮮,邊緣可見新生上皮。

  入院後三週,潰瘍較前明顯縮小,新鮮肉芽組織已充滿創面,邊緣可見新生上皮。此後患者自動出院,放棄在我院治療。

感染性糖尿病足的三部曲療法相關文章
可見我們的治療結果,並不是在輕病人群中取得的,而是病情相對嚴重的多!這些嚴重的患者,是我們根據病情,總結並良好的應用了調理根本與足部精耕的方法。我們簡稱為糖尿病足湯氏療法。總結了經驗,其中包括三要點:1、改善足部血液供應由於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變與其它類型血管病變不同,球囊擴張與支架,包括血管旁路療效均不理想,同時手術風險很大:出血、再堵塞、感染、其它器官梗塞等。我們的內科治療,具有安全性高、
發布於 2023-02-08 12:27
0評論
感染性糖尿病足潰瘍是導致糖尿病足截肢的主要原因,其臨床表現不僅具有局部的症狀,也有整體(全身)的症狀:局部症狀:足潰瘍局部發紅、腫脹、疼痛,與周圍界限不清,灼熱感、用手摸時明顯感覺皮膚溫度升高,分泌物較多、質地稠,伴有臭味。如果有膿液形成而又沒有破潰時會有跳痛的感覺,按之有波動感。這些症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紅、腫、熱、痛”。整體症狀: 如果局部感染較輕,可以沒有全身的表現;但如果感染嚴重,會出現
發布於 2022-11-26 14:46
0評論
概述糖尿病患者常出現長期的血糖和血脂代謝紊亂,易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和基底膜損害,形成糖尿病血管併發症。DM患者出現合併神經病變及不同程度的血管病變而導致的下肢感染、潰瘍形成和(或)深部組織的破壞稱為糖尿病足(diabeticfeetDF)。它具有很強的致殘性和致死性,其高位截肢率高達20%以上,最終結局常常是截肢和死亡。病因學糖尿病足病變以神經性病變為主;在引發糖尿病足的各種誘因中,物理因素佔六成
發布於 2022-12-15 06:42
0評論
經典的分級方法是Wagner分級法。0級:有發生潰瘍高度危險因素的足,目前無潰瘍。1級:足皮膚表面潰瘍,臨床上無感染。2級:較深的潰瘍,常合併軟組織炎,無膿腫或骨的感染。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腎病內分泌科於秀辰3級:深部潰瘍,常影響到骨組織,並有深部膿腫或骨髓炎。4級:缺血性潰瘍,局部的或足特殊部位的壞疽。5級:壞疽影響到整個足。
發布於 2022-11-26 15:21
0評論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足部由於神經病變使下肢保護功能減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使動脈灌注不足致微循環障礙而發生潰瘍和壞疽的疾病狀態,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種嚴重的併發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殘,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但給患者造成痛苦,而且使其增添了巨大的經濟負擔糖尿病病人的慢性周圍神經性併發症,特別是糖尿病病人的感覺併發症,所出現的感覺喪失或者是異常。比如四肢末端特別是足部的感覺異常所出現的麻木、走路的
發布於 2022-11-25 01:21
0評論
一般來講,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人由於合併神經病變及各種不同程度血管病變而導致下肢感染、潰瘍形成和(或)壞死。糖尿病足不是一個籠統的概念,而是分為三種類型。每種類型的糖尿病足治療方案不同,如果混淆,極易導致耽誤病情,造成嚴重後果。第一種類型是神經病變型。這類足病在臨床上表現為足部麻木,感覺缺失等。糖尿病神經病變可累及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及自主神經,感覺神經病變多呈襪套樣分佈的感覺異常甚至感覺缺失,使患
發布於 2022-10-01 16:14
0評論
DF的防治目標是預防為主,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不但可明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可極大地減少相關的醫療支出,具有重要的社會及經濟效益。 1一般治療 (1)支持對症治療,包括限制活動,減輕體重、抬高患肢以利於下肢血液迴流,減輕水腫。(2)嚴格控制血糖,胰島素以應用肢為佳,積極糾正酮症酸中毒、低蛋白血癥、心、腦、腎併發症及影響壞疽癒合的各種不良因素。(3)局部清創:清除壞死組織,放置引流,常規消
發布於 2023-05-08 07:38
0評論
1、及時發現並早治療糖尿病,使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 2、堅持飲食,並給予低膽固醇,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多食綠葉蔬菜; 3、戒菸,禁酒,進行適量的運動; 4、注意足部衛生,穿柔軟而寬鬆的襪子,不可赤足行走或穿鞋,最好不穿皮鞋,以防皮膚受擠壓而磨損受傷.每次穿鞋前應檢查鞋內有無釘子等異物,鞋底是否平整,鞋的長度應比最長的腳趾長半英寸及時治療灰指甲等足部的真菌感染;
發布於 2023-05-08 08:05
0評論
堅持自我鍛鍊: 骨關節炎病人參加鍛鍊值得鼓勵。適度、有規律的鍛鍊不僅可以使關節周圍的肌肉更有力,使關節得到更強的支持,而且可以使緊張的肌肉放鬆,緩解由於肌緊張造成的疼痛。鍛鍊還有益於維持各關節的活動度,避免關節僵硬,失去功能。 患者應避免長時間跑、跳、蹲,減少或避免爬樓梯。在急性發作期不宜鍛鍊,以休息為主;運動強度應適可而止,以不引起關節疼痛為限度;應選擇能夠增加關節靈活性、伸展度以及加強肌肉力
發布於 2024-09-28 11:26
0評論
糖尿病足是因為下肢遠端神經異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圍血管病變導致足部感染,潰瘍和深層組織破壞.屬於糖尿病的併發症.應該積極的預防,防止外傷,感染,積極治療末梢神經病變.患者已經出現了糖尿病足,首先應該嚴格的控制血糖,延緩糖尿病足進一步加重.出現潰爛應該清創,用雙氧水消毒,防止感染,促進潰瘍的癒合.關鍵是要控制血糖,否則很難治本.
發布於 2023-05-08 07:5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