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5-03 01:07

  全血粘高的高低與血漿蛋白濃度有很大關係,許多血漿蛋白異常的疾病都可以表現出明顯的高粘滯症狀,如巨球蛋白血癥、多發性骨髓瘤、先天性高纖維蛋白原血癥、某些膠原性疾病等。由於血漿中蛋白含量的異常升高,使血漿粘度明顯升高,進而使血液粘度升高。另外,血漿蛋白的增加也可以導致紅細胞的聚集,特別在低切變率時更為明顯,從而造成全血粘度的升高。

  原發性或繼發性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心病、白血病、燒傷、嚴重脫水、高原環境、長期缺氧等都可造成紅細胞數量的明顯增多,從而導致血液粘度升高。我們曾觀察到飛行員的血液粘度和紅細胞數量增高的現象。鐮狀細胞貧血症、異常血紅蛋白症、球形細胞增多症等常可導致紅細胞流變特性的惡化,如紅細胞內粘度升高、聚集性增加、膜的穩定性和流動性下降,使得血液在流動時阻力加大,紅細胞更易受到破壞。但有些血液病如貧血等症,血細胞濃度降低,雖然也伴有紅細胞流變行為的異常,但全血粘度可能是正常的甚至是降低的。

  紅細胞彼此之間的聚集能力直接影響低剪切率的粘度。高切變率時的血液粘度主要由紅細胞的變形性產生,而紅細胞內粘度是影響紅細胞變形性的主要因素。

  事實上很多疾病的血液粘度改變都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如心、腦血管疾病的紅細胞濃度、全血粘度、血漿粘度、紅細胞聚集性、血小板聚集性升高,紅細胞變形性下降。心肌梗塞後,紅細胞、血小板聚集物明顯增多。我們曾對實驗用動物“易卒中型自發性高血壓大鼠”的血液粘度等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高血壓組的全血粘度、血漿粘度、紅細胞聚集性明顯高於正常組,而紅細胞變形性無明顯改變。這是高血壓不同於其它心血管病的地方。另外,如糖尿病、外周動脈性疾病、高血脂、腫瘤等也都可觀察到血液流變指標惡化的趨勢。

  “血稠”人莫愁

  隨著血液流變學的深入研究,高黏稠血癥已成為當今的“時髦病”。由此而興起的“中風預測”種類之多,不勝枚舉,如化驗的、電腦的、計算機的等等。而且,不僅各級醫院裡有,藥店裡有,大街上擺攤“義診”者也有。

  血稠究竟是怎麼回事?血稠怎麼辦呢?又該如何予以正確對待呢?

  血稠是症不是病

  血稠並非獨立性疾病,但臨床上有很多疾病,如動脈硬化、腦血栓、心肌梗死、高血壓、糖尿病、阻塞性視網膜炎以及慢性肝腎疾病等都與血稠有著密切關係。這是因為當人的血液黏稠度增高時,血液流速減慢,機體組織所獲得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相對減少,特別是過多的紅細胞的老化、硬化,發生紅細胞集聚,加重血稠而發生凝血,出現血液凝集塊、造成血管栓塞,從而發生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有人對此形象地比喻說:就像在狹窄的馬路上,擁擠著過多的破舊的汽車,隨時都可拋錨、堵車,以至於發生運輸不暢。

血稠易致哪些病相關文章
根據病理學家們對血液粘稠度的形成以及變化規律的研究,發現血粘稠程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諸如進食、飲水、運動、機體代謝狀況和外界環境、不同季節、時間與氣候等。因此,一個人的血粘稠程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始終處於時高時低的動態變化之中。對於健康者來說,你大可放心,因為人體自身有較強的調節能力,來維持血液內環境的平衡和相對穩定,使你並不產生病態表現,故一般無需特殊治療。 但要注意,中老年人群出現了較明
發布於 2024-05-03 00:41
0評論
1.晨起頭暈,不清醒,思維遲鈍。一般要待吃過早餐後,頭腦才逐漸變得清醒。 2.午餐後犯困,需要睡一會兒,否則整個下午都無精打采。相反,晚餐後精神狀態特別好。 3.蹲著幹活氣喘。下蹲時回到心、腦的血液減少,肺、腦等器官缺血,導致呼吸困難,故有氣喘。 4.陣發性視力模糊。血液變粘稠了,流速減慢,血液不能充分營養視神經,或者視神經或視網膜暫時性缺血缺氧,看東西一陣陣模糊。 如果中老年人出現上述症狀,應
發布於 2024-05-03 00:47
0評論
血液黏滯度簡稱血黏度,是反映血液流動特性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腦卒中先兆症狀出現和消失的閾值指標,更是提示腦卒中發生的早期警報信號。 當血黏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血液會出現凝聚現象,造成血管栓塞、組織器官缺血缺氧,引發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資料表明,急性心肌梗死、腦血栓、高血壓、閉塞性動脈硬化症、高脂血症及慢性肝、腎疾病等均與血黏度升高有關。 當血黏度增高時,人們往往可以感覺出來。一般來說,如果中老年
發布於 2024-09-26 20:48
0評論
1.晨起頭暈,不清醒,思維遲鈍。一般要待吃過早餐後,頭腦才逐漸變得清醒。 2.午餐後犯困,需要睡一會兒,否則整個下午都無精打采。相反,晚餐後精神狀態特別好。 3.蹲著幹活氣喘。下蹲時回到心、腦的血液減少,肺、腦等器官缺血,導致呼吸困難,故有氣喘。 4.陣發性視力模糊。血液變粘稠了,流速減慢,血液不能充分營養視神經,或者視神經或視網膜暫時性缺血缺氧,看東西一陣陣模糊。 如果中老年人出現上述症狀,應
發布於 2024-09-26 20:42
0評論
血液中的脂肪類物質,統稱為血脂。血漿中的脂類包括膽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遊離脂肪酸等,它們在血液中是與不同的蛋白質結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大部分膽固醇是人體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從飲食中獲得的。甘油三酯恰恰相反,大部分是從飲食中獲得的,少部分是人體自身合成的。2.甚麼是高血脂?高血脂是指血中膽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現代醫學稱之為
發布於 2024-09-26 21:02
0評論
血稠程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諸如進食、飲水、運動、機體代謝狀況和外界環境、不同季節、時間與氣候等。因此,一個人的血稠程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始終處於時高時低的動態變化之中。對於健康者來說,你大可放心,因為人體自身有較強的調節能力,來維持血液內環境的平衡和相對穩定,使你並不產生病態表現,故一般無需特殊治療。 但要注意,中老年人群出現了較明顯的血稠症狀,特別是已經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的患者,
發布於 2024-09-26 20:55
0評論
新生兒溶血病是由於夫妻血型不合造成的,夫妻血型不合現象很普遍,所以新生兒溶血病也很常見,不過年輕的爸媽們也不用太擔心,一般情況下abo血型溶血癥狀很輕,孩子出生後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療,只要及時進行藍光照射和藥物治療,孩子病情都可以緩解,即使是嚴重的rh溶血病,若及時進行換血,絕大多數寶寶也都能轉危為安。另外,並不是寶寶患黃疸就說明有溶血病。浙醫婦院吳明遠主任說,一般新生寶寶中有80%左右可能發生黃
發布於 2023-07-10 17:44
0評論
有形成分是血液黏稠度的物質基礎。能使血液變稠的有形成分有血液中的紅血球、蛋白質等。紅血球數量越多,血液黏稠度就越高;血漿中蛋白質、脂肪、糖分越多,血液越黏稠;血液中纖維蛋白原的含量對血液黏稠度的影響不容忽視,當纖維蛋白原升高時,血液黏稠度會明顯升高。血中的球蛋白、纖維蛋白原等蛋白質成分增多,與紅血球一起黏合形成網絡,致使血液流動的阻力增大;紅血球與血小板的結構改變,互相凝結成塊,阻塞了血管;紅血
發布於 2023-04-03 05:24
0評論
一飲食要平衡合理,飯菜宜清淡,少吃高脂肪、高糖食物,多吃些粗糧、豆類及豆製品、瓜果蔬菜。可常吃些具有血液稀釋功能的食物,如黑木耳、洋蔥、柿子椒、香菇、草莓、菠蘿、檸檬等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西紅柿、紅葡萄、橘子、生薑等有抗凝作用;香芹、胡蘿蔔、魔芋、山楂、紫菜、海帶、玉米、芝麻等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二是要養成愛喝水的好習慣。血液中水分的多少,對血液黏稠度起著決定性的影響。理想的稀
發布於 2023-04-03 05:18
0評論
多吃具有稀釋血液功能的食物 如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有黑木耳、洋蔥、柿子椒、香菇及草莓、菠蘿、檸檬等水果;具有類似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的食物有番茄、紅葡萄、橘子、生薑;具有降脂作用的有香芹、胡蘿蔔、魔芋、山楂、紫菜、海帶、玉米、芝麻等。蔬菜與瓜果除含有大量水分外,還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粗纖維。維生素C能降低血脂,粗纖維可以在腸道阻止膽固醇的吸收,有利於降低血粘稠的程度。黑木耳藥性甘平,富含碳水
發布於 2024-05-03 01:0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