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大致可分為穴位艾灸、局部艾燻和全身艾燻。施灸時離皮膚10~30mm,至皮膚溫熱發紅。
1、穴位艾灸
取艾條一支點燃後,在穴位上方約10~30mm處燻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鐘左右,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灼痛或燒傷皮膚為宜,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準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燻燒)、迴旋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覆旋轉地進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也可以配合各種艾灸器使用,如溫灸盒、溫灸架等,主要是為了固定艾條、使用方便。
2、局部艾燻
可以用3~6根艾條,用膠帶捆成一排,距離皮膚10~30mm,上下來回艾燻。
如痛經,用6根艾條,來回燻小腹至肚臍,一週2次,一次30~40分鐘,促進小腹的血液循環。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條從頸部風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鐘左右。在艾燻時,一定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能受涼。
如腹部受涼、腹瀉等,可以用幾根艾條燻小腹至肚臍的位置,可以祛寒。
3、全身艾燻
(1)全身燻艾條前要喝生薑紅棗桂圓羹,以養生補陰。用3片生薑,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鐘,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
(2)將生薑切成薄片,上鍋蒸軟後備用。
(3)夏季用6~8根艾條(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點燃。
(4)將蒸好的薑片貼在後背上。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薑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燻30~40分鐘。
(5)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薑片,上下燻20~30分鐘。
(6)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燻30~50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