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5-24 13:37

  嬰兒溼疹俗稱“奶癬”,是小兒最常見的皮膚病。好發於1~2個月嬰兒,也有少數5~6個月之後才發病的。通常見於較肥胖的嬰兒,病情時輕時重,反覆發作。大約兩歲左右可逐漸痊癒。

  溼疹的皮膚損害表現在面部兩頰,初起時為潮紅斑片,伴有米粒大小的丘皰疹或丘疹,繼之破潰、糜爛、滲液、結痂,可累及頭皮,表現為黃色脂性痂皮或白色鱗屑。 可給溼疹患兒服用非那根糖漿或苯海拉明糖漿,也可與複方維生素B糖漿、維生素C等一起服用。局部可搽2.5%地塞米松冷霜、氧化鋅糊劑,冬季可加用10%魚肝軟膏或50%甘油。如果皮膚損害表現為化膿發炎,應使用紅黴素眼膏或其它抗生素軟膏。在使用時要搽得薄一些,每天搽3次為宜。

  一些驗方也有效:綠豆、百合各30克,煮湯帶渣服食。綠豆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利水作用,百合性涼,味甘、微苦,有補虛清熱、寧心安神的作用。可清利溼熱。絲瓜30克,洗淨,加鹽,煮熟帶渣服用。絲瓜性涼,味甘,可清熱解毒。紅皮甘蔗(連皮去節)和鮮馬蹄各30克,煎湯代茶。綠豆30克,粳米50克,先煮綠豆,再加入粳米和糖,合煮成粥服用。取白扁豆30克、粳米50克,放在一起煮粥,放入少許砂糖,隨時服用,白扁豆性微溫,味甘,有健脾化飲食不當是引起溼疹的主要因素之一。有些嬰幼兒本身是過敏體質,當吃了牛奶、魚、蝦、雞蛋等異性蛋白後,便引起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此外,一些嬰幼兒餵奶不規律(時間、數量),加輔食種類偏多,致使胃腸道功能紊亂而誘發溼疹。 建議你除了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外,還應該檢查飲食、餵養是否得當,周圍的環境對其是否有影響。

寶寶長奶癬相關文章
嬰兒溼疹俗稱“奶癬”,是小兒最常見的皮膚病。好發於1~2個月嬰兒,也有少數5~6個月之後才發病的。通常見於較肥胖的嬰兒,病情時輕時重,反覆發作。大約兩歲左右可逐漸痊癒。 溼疹的皮膚損害表現在面部兩頰,初起時為潮紅斑片,伴有米粒大小的丘皰疹或丘疹,繼之破潰、糜爛、滲液、結痂,可累及頭皮,表現為黃色脂性痂皮或白色鱗屑。可給溼疹患兒服用非那根糖漿或苯海拉明糖漿,也可與複方維生素B糖漿、維生素C等一起服
發布於 2024-05-19 07:06
0評論
1、如果不紅腫、寶寶沒有明顯的瘙癢、煩躁,就不要用藥。建議可以塗抹有潤滑作用的嬰兒護膚品。如果奶癬嚴重的,及時就醫。 2、給寶寶修剪指甲,以防止過癢而抓破。 3、建議在平時,尤其冬天,記得在給寶寶洗完澡的時候,塗保溼的潤膚露。 4、給寶寶穿衣也要注意。應選擇棉質、柔軟的面料,衣服要儘量寬鬆,也不要穿太多,要適宜,以防止因出汗導致的皮膚刺激。避免用絲綢、羊毛、人造纖維等面料。 5、家裡多注意通風,
發布於 2023-06-28 11:42
0評論
1、不要亂用藥。不適當的外用藥常使溼疹加重,含碘的、含抗生素的藥膏會使皮膚髮生過敏,不少中藥成分的外用藥也容易導致過敏。嬰兒一旦發生過敏,就會使溼疹的原因更為複雜,也更難治了。家長應該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外用藥。 2、嬰兒因瘙癢經常煩躁、哭鬧,影響進食。此時,家長可給他內服抗過敏止癢藥,如撲爾敏、苯海拉明糖漿、先特明滴劑等。 3、排除食物過敏。添加了輔食的嬰幼兒,父母要仔細觀察,用排除法,確定是
發布於 2024-09-18 20:43
0評論
嬰兒多秋愛長“奶癬”? 案例:小葡萄才出生2個半月,可是最近幾天面部長滿了紅疹子。抹上藥膏後紅疹子褪了。但一停藥寶寶重新“犯病”,甚至犯得更兇。請問為甚麼孩子在秋天愛長“奶癬”,應該怎麼護理呢? 皮膚科醫生解釋,奶癬又名嬰兒溼疹,在秋冬交替時節是很常見的,是秋冬交替時節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屬於過敏性疾病,可發於各個年齡段,發於嬰兒期俗稱“奶癬”。從門診情況看,2-3個月嬰兒患兒最為多見,最小的出生
發布於 2023-03-07 22:55
0評論
1、對於臉上長奶癬的寶寶的輔食,可以從米粉開始添加。米粉一般都是由大米制成的,是根據寶寶這個階段發育對營養的需求所制的穀類食物,一般不容易引起過敏,而且裡面強化了各種微量元素,對寶寶的發育很有幫助。所以,奶癬不嚴重的寶寶,滿4個月以後就可以添加米粉了,如果奶癬特別嚴重,可以推遲到6個月以後添加,但是不能再晚了,否則會影響寶寶的正常發育。 2、給臉上長奶癬的寶寶,添加輔食要特別謹慎,輔食應該一種一
發布於 2023-03-07 23:21
0評論
這種情況在民間稱之為“蟲斑”,在醫學上稱為白色糠疹,又名單純糠疹,又叫鏈球菌性糠疹,是兒童和青少年常見的皮膚病。對於該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確,多認為是一種非特異性皮炎,可能與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的原因可能與兒童皮脂腺尚未充分發育,皮膚表面缺乏皮脂的保護有關。孩子營養不良、體內缺乏維生素B族;過度清洗,尤其是用鹼性強的肥皂清洗,也是白色糠疹發病的原因之一。有人認為孩子臉上的白斑與腸道內有寄生蟲有
發布於 2024-09-12 09:40
0評論
中藥治療 1、黃柏面30克,寒水石面15克,青黛面3克。將藥物用香油調塗患處,每日搽2次。 2、黃連30克,枯礬15克。將藥物共研細末加凡士林適量,配成軟膏外塗患處。 3、地骨皮30克,鮮女貞葉60克,川黃柏15克,青黛30克,生大黃30克,松花粉30克,枯礬9克。將前鮮女貞葉及地骨皮煎湯,放至溫熱後洗患處,洗後用毛巾吸乾水分,將後面5味藥共研成的極細粉搽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連續使用3-5天
發布於 2023-05-04 16:05
0評論
“奶癬”其實不是癬(真正的癬是由真菌感染引起),而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其發生與嬰兒消化能力差,身體特異反應有關。這些嬰兒對某些物質如牛奶、魚、蝦、雞蛋、大豆等中的一些蛋白質,空氣灰塵中的蟎類、花粉、動物毛、化學纖維等,比一般孩子敏感。這類物質被孩子消化道或呼吸道吸收後,便可誘發“奶癬”。一般多發生於出生2~3個月的嬰兒,其發病率約為3%。到1~2歲時,症狀可明顯減輕或消退,極個別的可持續到成年。
發布於 2024-10-23 14:18
0評論
對於可能有過敏體質的奶癬寶寶,如母乳餵養而又不忌口的媽媽,首先應當從媽媽的食物下手,查出過敏原。一般而言,對於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的飲食過程中應當注意避免食物過敏原 牛奶、雞蛋、蘑菇類、花生類、豆製品、辛辣食物 由於這些飯桌上的“常客”很容易被媽媽忽略,因此這些過敏原應當格外引起重視。同日寸,為了不矯枉過正,媽媽應當逐一排除,即先停止食用其中某一類食物,如停止幾日後奶癬症狀減輕,則可確定過敏原後
發布於 2023-06-28 11:49
0評論
1.臨床表現 嬰兒的臉部自兩頰起有皮膚損壞,慢慢會延伸到額頭、眉毛處,甚至到頭皮,並反覆頻繁地發作。更嚴重的話,會蔓延至脖頸處、背後的三角形扁骨,甚至全身。 2.類型 (1)滲出型 搔撓後有一定液體流出,皮膚呈現鮮紅糜爛狀,感染後,會有膿包腫大併發熱。經常發生於肥胖型嬰兒,從兩頰開始,嚴重的會蔓延至整個臉部及全身。 (2)乾燥型 搔撓後沒有液體明顯流出,皮膚會紅腫,傷口還會凝結成黑紅色的塊狀物。
發布於 2023-06-28 11:2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