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約吧我國是胃癌的高發國家,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新發胃癌在中國,每年我國都會有很多人死於胃癌,大約佔全部腫瘤死亡率的1/5。據相關資料報道,在我國,早期胃癌患者檢出率只有5%-10%左右,大部分病人發現時已屬中晚期。及時的胃鏡檢查變得尤為重要,胃鏡可直觀地看到粘膜的改變,發現諸如胃潰瘍、炎症、腫瘤、息肉等不同疾病。作為消化道外科醫生,我們有義務呼籲公眾要有體檢意識,提高警惕,及時預防胃癌。
為甚麼要做胃鏡
疾病與天氣十分相似,晴空萬里的時候一般不會突然下起雨來,而是先由晴天逐漸轉為陰天,之後才會下雨。大多數患者認為胃痛或胃部不適是小事情,吃點藥症狀減輕了就是好了,對症狀不重視,對胃鏡檢查一拖再拖,往往因病情反覆發作直到出現併發症狀時才不得不行胃鏡檢查,往往為時晚矣,追悔莫及。
一個更令人震驚的事實是:早期胃癌的術後生存率達95%以上,而中期胃癌僅20%。早診斷,早治療的作用不言而喻。
胃鏡能明確有沒有潰瘍、活動性炎症、癌前病變、腫瘤以及息肉等病變,同時也可以直接取病變組織做細胞學、病理學檢查,獲取病理學診斷證據。再次呼籲各位一定要及時根據具體病情和醫生建議行胃鏡檢查,千萬不要等到病情惡化時才考慮做胃鏡。
哪些人應該做胃鏡
一般我們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群每兩年進行一次胃鏡普查,伴有上腹部不適、黑便、食慾下降、體重下降等症狀的人,或有胃癌家族史或在胃癌高發區居住的群眾則更應該需要重視。
對於既往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腸化病史的病人在病情沒有變化的情況下,最好也能定期進行胃鏡檢查,以便早期對病情進行跟蹤判斷。
做胃鏡到底痛不痛苦
很多人對胃鏡檢查有心理上的負擔或顧慮,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擔心檢查過程太痛苦。但其實檢查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痛苦。簡單來說,胃鏡只是藉助一條管子伸入胃中,通過底部鏡子一樣的探頭,將胃內的變化看得一清二楚。但過程並不粗暴,可能會有少許不適,但往往病人還沒反應過來,檢查已經做完了,對於咽反射特別敏感或者有恐懼的人可選擇麻醉下胃鏡,這樣一覺醒來胃鏡檢查就結束了。
胃鏡報告怎麼看
在醫院門診,有許多患者或家屬對拿到的胃鏡檢查報告單後一臉茫然,為使患者對胃鏡有個大體的瞭解,今天特就一些常見檢查結果作一簡單敘述,以供參考。
淺表性胃炎:
它反映了胃粘膜淺層有淋巴細胞或漿細胞浸潤,而深層的胃腺體正常。根據炎症細胞浸潤程度,淺表性胃炎可分為輕型、中型、或伴急性活動等類型。根據情況不同,使用不同藥物後患者可治癒。
萎縮性胃炎:
它是指除了粘膜有炎性細胞浸潤,還可見胃腺體部分或完全消失。萎縮性胃炎必須積極治療,因為萎縮性胃炎發生腸化生的機會較多。
腸化:
即腸上皮化生,意思是在胃粘膜上皮中出現腸上皮,可見於淺表性胃炎或萎縮性胃炎中,也可見於部分正常人。目前醫學上採用粘液組化、酶組化及電鏡技術等,將腸化生分為完全型、不完全型及小腸型或結腸型。現大多數醫學專家認為,不完全型、結腸型腸化(也稱為 Ⅲ 型腸化)與胃癌的發生有密切關係。因此,見到腸化報告後應進一步檢查。
個別腺體囊狀擴張:
根據病理形態,胃粘膜腺體擴張分為單純擴張和異型擴張。單純擴張指腺體擴張程度較輕,為局灶性或孤立性,腺腔內黏液分泌多,腺體無萎縮,腺上皮異型增生,可伴有腸化。目前認為它可能是重要的癌前病變。因此對活檢胃粘膜有腺體擴張情況的,尤其是異型擴張的患者要進行定期複查。
胃粘膜上皮異型增生:
也稱為不典型增生。對這一檢查結果要給予高度重視,因為這可以說是一種癌前病變。據有資料報道,輕度異型增生者癌變率為 2.35% ,中度者為 4-5% ,重度者為 10-84% 。輕度患者就每 3-4 個月複查一次胃鏡,中度者 2-3 個月複查一次。重度者則應儘早手術治療。
怎麼應對異常
如果對上述的檢查結果的敘述還不清楚,或者存在疑問的時候,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要病急亂投醫,也不要百度一下就算了,為了你的安心,為了你的身心,請及時到醫院諮詢醫生,讓我們根據你的情況“量身訂做”具體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