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宮頸粘液法:女性可以用手指或衛生紙來檢查自己的宮頸粘液。若不是排卵期的話,女性的宮頸粘液一般不清亮也不粘稠。在排卵日前幾天,宮頸粘液會開始發生變化,變得更加清亮、粘滑、像蛋清狀。女性可以通過觀察宮頸粘液變化來判斷是否到了排卵日。
此外,女性還可以到醫院進行宮頸粘液檢查來判斷是否排卵。取宮頸粘液乾燥後於顯微鏡下觀測,可以看到類似於羊齒狀的結晶。越接近排卵日,結晶圖像越大越清晰。
2、唾液檢測法:女性唾液中的雌激素與宮頸粘液是同步變化的,因此排卵檢測儀檢測唾液中的雌激素即可準確的判斷出排卵日。
3、測尿法:可在醫生指導下B超監測卵泡,當卵泡達1.8釐米左右時,測尿黃體生成素,每2-4小時一次,出現跌峰時可認為是形成峰值,排卵在峰值出現後的12-24小時內。如果不方便監測卵泡,可以結合以前的月經週期,在預計排卵的前兩天,測尿黃體生成素,開始間隔的時間可以較大,當尿黃體生成素值明顯上升時,可以間隔2-4小時監測一次。
4、基礎體溫法:基礎體溫是指人清晨醒來,身體保持安靜、心情也處於平靜狀態時的體溫。在月經週期中,基礎體溫呈週期性變化。在月經後及卵泡期基礎體溫較低,排卵後因卵巢有黃體形成,產生的孕酮作用於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上升0.3—0.5℃,一直持續到經前1—2日或月經第一日,體溫又降至原來水平。女性可以每天記錄自己的基礎體溫,當發現體溫開始出現變化時,即說明排卵日即將到來。
5、排卵日疼痛:有的人在兩次月經的中間,恰好相當於排卵前的時間裡,下腹部有疼痛的感覺,稱為中間痛或排卵痛。據統計,約有15%的女性會在排卵前感覺到不同程度的疼痛,因此,如果時間吻合的話,則可以認為24小時內將發生排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