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後天性限局性或泛發性皮膚色素脫失病,由於皮膚的黑素細胞功能消失引起,但機制還不清楚。該病在全身各部位可發生,常見於指背、腕、前臂、顏面、頸項及生殖器周圍等,女性外陰部亦可發生,青年婦女居多。白癜風自古就有,中醫稱其為“白癜”、“白駁風”、“斑駁”等,隋代《諸病源候論》中就稱其為“白癜”,並有了較為詳細的記載。而白癜風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公元一世紀的古羅馬,沿用至今。白癜風是皮膚科十分常見的疾病,它是原發性皮膚脫色性病變,由於皮膚和毛囊內的黑色素細胞內酪氨酸酶活性減低或消失而形成的侷限性或泛發性白色斑片。研究者發現一些毒物吸收後,通過抑制體內某些酶的活性而使黑色素細胞合成障礙,也可能對黑色素細胞直接造成損傷。
從各國發病率可以看出,環境與食品的汙染與該病有較大關係,人口密度高和發展中國家發病率高,印度發病率居世界首位,中國和日本次之,西方發達國家發病率較低。我國各重工業城市,石油產區,沿海地區發病率明顯偏高。性別無明顯差異,各年齡組均可發病,但以青少年好發。皮損為色素脫失斑,常為乳白色,也可為淺粉色,表面光滑無皮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