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腹痛的患兒家長帶孩子就診時都會問一句,醫生您看我家寶貝臉上有蟲斑,用不用打蟲?現在的衛生條件下,從小家長就會注意到孩子的飲食飲水衛生,在城市中寄生蟲的患病率已經控制在很低的水平。那麼家長口中的蟲斑究竟是甚麼呢?
其實他們口中的蟲斑是白色糠疹,又名單純糠疹,中醫稱之為“桃花癬”“蟲斑”,與寄生蟲感染有關。中醫認為本病由風熱、蟲積、脾失健運所致,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尤以冬季多見,好發於兒童和少年。其包括風熱型,表現為皮損色淡紅,上覆蓋鱗屑,輕度瘙癢;舌淡紅,苔薄黃,脈滑數。脾失健運型表現為面部有淡白斑,撓之起白屑,食慾不振,胃脘不適;舌淡紅,苔薄白,脈濡。
從西醫講,本病病因不明,為兒童和青少年常見的慢性皮炎。臨床中,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強烈日光照射等可誘發本病。而腸道寄生蟲、局部真菌感染均可能與本病有關。其發病有季節相關性,多在春天起病,夏秋後消退。皮膚損害主要為色素減退性圓或橢圓形斑片,通常約0.5-2 cm,也有達4 cm大小者,常多發4-5個或更多,邊緣稍清晰,早期為紅斑或淡紅色斑,數週後為淡白斑,上覆蓋少量細小灰白色鱗屑。多見於面部,尤其是面頰、前額多發。也發於頸肩、上臂甚至軀幹和臀部。一般無自覺症狀,少數患兒可有輕度瘙癢。病程緩慢,數月乃至1年。鱗屑消退後白斑仍可持續1年以上。本病在臨床上需要和白癜風及花斑癬相鑑別。
因其病因不明,無特殊的療法,外用5%硫磺霜或軟膏有一定療效,紅斑期可短期使用弱效糖皮質激素製劑。也可內服複合維生素B。對於嗜酸性粒細胞比例升高,伴有營養不良,反覆腹痛的患兒可常規查便常規及蟲卵鏡檢,若明確有寄生蟲感染的可給與腸蟲清片治療。避免日光照射有助於本病的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