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白癜風:
根據白斑形態、部位、分佈範圍和治療反應,分兩型即尋常型(侷限型、散在型、泛髮型、肢端型)和節段型,兩期即進展期和穩定期。病理學上,白癜風主要影響表皮的黑素細胞,毛球內黑素細胞也有一定程度的受累,表現為表皮、粘膜內黑素細胞及黑素顆粒的減少或消失。
白癜風診斷標準為:①通常在兒童期或青春期發病,表現為大小和形狀各異的脫色性白斑,周圍顏色正常或有色素增加;②皮損好發部位為面部、頸部、手背和軀幹,粘膜及周
圍皮膚也易受侵犯,如眼、鼻、口、耳、乳頭、臍、陰莖、女陰和肛門;亦常見於外傷部位,白斑部位的毛髮通常也變白;③排除其他白斑性皮膚病;④在wood 燈下白斑區見亮白色熒光。
1.2 暈痣:
又名離心性獲得性白斑,以痣性黑素細胞痣周圍發生一圈黑素減退性白暈為特徵。可能與體液和細胞因子導致白暈部的表皮黑素細胞遭破壞有關。組織病理示:中央痣多為細胞痣,痣周圍白暈呈白癜風樣改變。
1.3 白色糠疹:
即單純糠疹,多為兒童顏面表淺性乾燥鱗屑性白斑,邊緣欠清,表面乾燥,以眉間、面頰及下頦部多見。DP 鏡下表現為皮損邊緣不明顯的淡白或淡紅色斑,表面覆少量細小灰白色糠狀鱗屑。
1.4 特發性點狀色素減少症:
即特發性點狀白斑,好發於軀幹和四肢,瓷白色白斑,直徑不超過1cm。此病以邊緣清楚、不繼續擴大的白斑區別於白癜風、花斑癬及繼發性白斑。有人認為本病和老年性白斑是同一疾病,研究表明進入60 歲後,老年性白斑顯著增加,可能是隨著年齡增大,皮膚中多巴陽性黑素細胞數目明顯減少所致。白斑皮膚鏡檢查呈淡白或純白色圓形或卵圓形稍凹陷皮損,發生於中老年人的胸、背和四肢。
1.5 粘膜白斑
(外陰白斑、男性生殖器粘膜白斑、肛門粘膜白斑):外陰白斑即外陰營養不良,女性外陰皮膚粘膜變性和黑素改變的慢性疾病,以外陰瘙癢、黑素脫失為主要臨床特徵,常伴皮疹。與局部刺激、神經血管營養失調、代謝紊亂等局部因素以及感染、自身免疫、性激素、遺傳、氧化與抗氧化等因素有關。該白斑黑素細胞數量正常,表面粗糙,有過度角化,觸之韌硬感可區別於陰部白癜風。男性生殖器白斑多見於包皮內側、冠狀溝、龜頭部位,邊界不清、形狀不規則白斑。肛門粘膜白斑常伴瘙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