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話題是恐艾與HIV感染的早期表現,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HIV,HIV感染是不是就是艾滋病,哪些是高危性病,哪些不是高危性病,恐艾有哪些表現,我們如何面對恐艾的問題。第一,哪些是屬於高危的行為,哪些是一般的危險行為,哪些不是危險行為,高危行為一個是非法賣血,特別是血漿,血液的成分回輸,有可能會出現交叉感染的問題。再就是靜脈吸毒,很多毒友共用注射器,這也是一種危險行為。另一種危險行為就是男性同性戀或者異性沒用安全套的肛交,這種行為也是比較危險的一種行為。另一個就是不用安全套陰道交,再就是多個性伴不用安全套,陰道交和肛交,這種行為都是屬於極度危險的行為。
在臨床中輸入沒有經過檢測的血液或者是血製品,如果沒有經過監測,輸入這些血液也是有危險的,這種風險可能不是太大,但是也有一定的風險。再就是使用過未消毒的注射器和針灸。再就是溼吻,有唾液、體液的交換,再就是口交,有安全套的肛交,與性工作者有安全套的陰道交,這種情況有一定的風險,但是風險比較低。
哪些行為沒有風險呢?一個是在正規醫院看病,或者是進行一些治療,有的患者到醫院去採血,一般是經過正規消毒,這種情況是不會傳染艾滋病的。再一個就是非靜脈途徑吸食毒品,這種情況不會傳染艾滋病,因為主要是共用注射器,通過血液的交換。再就是觸摸、擁抱,再就是手淫,也不會傳染艾滋病。再就是接觸性夥伴的衣物,一起進餐,這種情況也不會傳染艾滋病。
很多患者對HIV感染的症狀和體徵把握不是太準確,有的患者說是有高危行為了,這幾天有發燒、發熱,體溫37度,這種情況不屬於發熱,很多患者因為急躁,體溫是正常的,很多患者體溫增高了,認為是發熱了,其實不是發熱。還有一些朋友,在網上搜了一些關於HIV的臨床表現,就把自己的一些症狀對號入座,就是說頸部出現淋巴結了,口腔有潰瘍、白斑了,也許不是太重視的環節,有了高危行為之後,這些細微的環節都注意了,其實很多都是屬於正常的現象。再就是口腔潰瘍,很多人在勞累、身體虛弱的情況下會出現口腔潰瘍,HIV在免疫力低下的情況下也會出現口腔潰瘍,有的人把口腔潰瘍聯繫到HIV感染,我們一定要正確對待這個問題,不要都往HIV上靠。
HIV抗體陽性是不是就是艾滋病,臨床中一些患者說,查出抗體陽性了就是艾滋病,這個也不是確切的回答,因為一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之後,一般情況下在4到6周,最多三個月的情況下,體內會檢測到艾滋病抗體,這種抗體會一直持續終生的,但是病毒感染之求,像我國一般在8到10年的情況下才開始進入艾滋病期,如果在感染8到10年之內,我們只能說是HIV的攜帶者,而不是艾滋病階段。
HIV在急性期出現的表現,但是並不是說HIV感染之後所特有的,不是說有這些症狀了,我們就認為感染HIV了。我們大家都知道,艾滋病一開始是急性感染期,然後是無症狀期,然後是終末期,HIV急性期的感染,80%到90%會出現臨床症狀,時間一般在感染後的2到4周,從身體接觸到HIV病毒之後會出現短暫的潛伏期,之後會出現急性期感染的臨床症狀,主要的症狀就是發熱,我們所說的發熱,一般在臨床上講體溫要大於37.3度以上,再就是淋巴結腫大,比如說頸部、腋下、腹股溝淋巴結會出現腫大,一般沒有明顯的疼痛。首先應該講,我們正常人體當中都有淋巴結,比如說腋下、腹股溝、頜下都有淋巴結,摸到淋巴結是正常的,有沒有腫大,一般直徑大於1公分以上的,我們太可能擴充腫大的問題,有的患者說,我摸到淋巴結了,就認為是腫大,也不是這樣的情況。還有一些症狀,比如說咽炎、皮疹,有紅色的一些皮疹,這種皮疹會隨著病情慢慢消退的,再就是口腔潰瘍,這些症狀都是可以自行消失的。
臨床資料的統計,在急性感染期,這些症狀和體徵,發熱的能佔96%左右,像淋巴結腫大佔70%,咽炎70%,皮疹佔70%,疼痛出現的比例32%,腹瀉是32%,噁心嘔吐的佔27%,肝脾腫大的佔到14%,有的會出現一些神經系統的症狀,因為HIV也是病毒,可以會有腦炎、腦膜炎的表現。像HIV感染急性期的表現,一般持續的時間是一到兩週,病毒期過了之後,症狀會慢慢有自愈的過程。在一些資料的隨訪中,對高危人群的隨訪中才能發現急性感染的症狀,因為這些感染的症狀沒甚麼特異性,所以很容易在感染的過程中認為是普通的一個感染,因為一到兩週就自愈了。
除了上述的臨床症狀,不能根據HIV急性感染的症狀確定HIV感染,所以實驗室的檢查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們懷疑是HIV感染的話,一定要到醫院進行監測,有高危的行為,出現上述的臨床表現,我們一定要到相關的專業醫院進行監測,目前查的是HIV抗體,HIV抗體一般兩到三週的情況下會開始出現抗體的陽性,一般四周的情況下95%以上會出現陽性的情況,六週的話,目前用的試劑會達到99%的陽性率,如果是感染的話。早期我們還會發現,如果感染了HIV的問題,如果監測的話會發現HIV病毒,還會發現感染者CD4細胞會明顯的下降,因為HIV病毒是攻擊感染者的免疫系統,會引起CD4細胞的下降。
下面簡單講一下艾滋病的恐懼症的問題,它是對艾滋病強烈的恐懼,伴有焦慮、抑鬱、強迫、疑病等多種心理行為的異常現象,很多人懷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是非常的害怕感染艾滋病,出現一些潔癖的表現,臨床中我們也會經常見到這樣的患者,自己覺得非常痛苦,我們也是感覺到他這種情況可能會對生活、工作帶來極大的影響。這種情況的產生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在社會當中,可能對性傳播疾病,包括HIV感染,會有一些看法,這種環境可能會增加恐艾症的發生,在我們一般的人群中,對感染性病、艾滋病的看法有這麼幾種,第一性病、艾滋病是不加選擇的結果,是對性犯罪者的懲罰,認為你幹了一些不應該乾的事產生的這麼一個結果,所以不被一般人所接受,其實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也是比較多的,性接觸只是一方面,也會有其他感染的途徑。另一種看法,性病和艾滋病是任意性交的結果,會導致社會的一種偏見。性病、艾滋病是傳統價值觀的崩潰,性病的傳播,飯來的過程,會引起社會價值觀的崩潰、社會改變的結果。再就是性病、艾滋病是傳染性疾病,對它也是有偏激的情況。
在美國恐艾症是在艾滋病諮詢門診中佔80%以上,在我們國內,在性病門診或者是艾滋病的諮詢中佔的比例也是很多的,HIV的問題雖然能夠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要終生服藥,有的人覺得得了艾滋病就是不治之症了,對這個疾病會產生一些恐慌的情況。在我國的一些報道中,對一些性病,或者是對艾滋病恐懼的人群中,男女比例一般在6到9比1,男性要佔絕大多數的情況,女性佔的相對比較少。有這麼三種人群,一是有未婚的青少年,以前有非婚的性接觸史,青少年對這方面的知識瞭解的不太多。再就是偶然有非婚的性接觸,實驗室檢查性病有陽性結果的發現,艾滋病是陰性的,但是他還是恐慌是不是真正感染的艾滋病。再一種情況就是恐性病的,曾經犯過性病,有的治癒了,沒有復發,這部分人群對這些情況會產生質疑,對醫生說的一些話,或者是對檢查的結果產生一些質疑或者是不信任,認為自己還是感染,或者說這個病會復發。當然恐艾症和性病恐懼也是有一定因素的,一般來講有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醫源方面的因素,生物因素就是在恐艾症也一些遺傳背景,有一些人神經質特質突出的人當中,常有這樣的遺傳背景。再就是心理因素,即往有過一些不幸的遭遇,或者說曾經犯過性病,所以對這方面可能會有一些恐慌。再就是有一些患者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再就是過於關注艾滋病的問題,造成這方面的恐慌。社會因素就是社會對性病、艾滋病這方面的歧視和排斥的問題,如果發現感染了HIV了,不能正常工作、學習,怕被別人發現,這樣情況也會導致恐慌的問題。另一個就是對性病防範知識的缺乏,不太清楚怎麼感染艾滋病,甚麼情況就可以排除感染,這些基礎的知識一定要清楚。再就是醫源性的因素,就診的一些醫生可能也會對這些疾病有一定的想法和偏見的情況,像恐艾症或者是性病恐懼症,在臨床上一般有幾種表現,一個就是疑病症,懷疑感染,再就是恐怖症,對這個疾病有恐怖的症狀,再就是焦慮症,再就是虛擬疾病。疑病症又稱為對性病、艾滋病的過度反應,對這類疾病過度的敏感,臨床上常見的高度獲益自己染上了性病,心神不寧、顧慮重重、心煩意亂。
艾滋病疑病者特別關注艾滋病的一些症狀,比如說口腔潰瘍、發燒、體重減輕了,或者是口腔的白苔了,過度地注重HIV感染的臨床表現,一旦自己出現異常的情況,有可能就會聯繫到是不是感染HIV的問題。另外就是恐怖症,人們普遍對艾滋病有恐懼感,這種恐懼感一般持續時間不會太長,但是恐怖症的持續時間比較長,對這個疾病是強烈、持久的恐懼,沒必要如此,但是不能夠控制,極力的迴避,自身也是苦惱不堪,對社交和工作構成了一些重大的影響。恐怖症常伴有焦慮、抑鬱、植物神經紊亂的表現。再就是虛擬病情,就是說本身沒有問題,經過多次的檢測,多次的就診,通過科學的手段應該是排除了,但是有一些患者就是認為我感染了,而且把很多症狀說得非常像,比如說我有口腔潰瘍了,有淋巴結腫大了,就說非常像了,是不是抗體檢測不到,就要頻繁的監測,對這個疾病也是極度的恐慌。確實艾滋病對很多患者和廣大的網友會產生一些恐慌,要是10天之內沒問題,要是持續時間比較長的,會對工作、學習帶來影響,所以我們如何面對恐艾的問題,簡單地跟大家說一下。我們一定要相信科學,相信醫生,有這種高危行為之後,如果在窗口期過後,如果抗體是陰性,也沒有跡象表明感染了,我們一定要相信醫生,相信自己沒有被感染,沒有必要來回地糾纏是不是感染的問題。再一個就是要吸取教訓,以前失誤了,做錯事了,這個事已經過去了,後悔也沒有用處,要把一些熱情和精力投入到正常的工作和學習中去,我們一定要熱愛生活,擺脫這種情況,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減輕或者是沖淡這種恐懼對我們造成的影響。如果還是不行,就應該做一些心理疏導,可以找一些心理醫生,或者是相對專業的醫生進行心理輔導,必要的情況下可以用藥物進行幫助和治療,今天我們就先講這麼多,看看大家有甚麼相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