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由於擔心股骨頭血供被破壞的潛在風險,髖關節脫位手術很少進行。基於對股骨頭血供的解剖學研究,Ganz教授等人在2001年首次報道了手術脫位的方法,提出了手術脫位的手術原理:(1)股骨頭的血供主要來自股內轉子動脈的深部分支。(2) 當髖關節脫位時,血管受到完整的卵圓外孔的保護。(3) 應用轉子反轉截骨術,髖關節可以暴露在前面,這種方法可以在需要時進行關節下移和脫位,同時注意保持外旋肌群的完整性。(4)在股骨頭和髖臼之間可以形成至少11釐米的間隙,提供股骨頭約360度的視野,以及髖臼的完整視野。臨床和相關的實驗研究已經證明,手術脫位是充分觀察髖關節的安全方法。
手術脫位的意義
手術脫位對診斷和治療髖關節囊內的病變尤為重要。診斷髖臼唇損傷和股骨髖臼關節軟骨損傷的影像技術較少。髖臼前部的損傷經常被遺漏,而且往往只能在術中看到。磁共振成像的最新發展使得許多這類損傷可以在術前得到更好的評估。然而,廣泛的盂唇斷裂,伴隨著關節軟骨從軟骨下剝離,是很難評估的。如果不通過手術脫位,就很難確定潛在的病變。
髖關節脫位的手術入路優勢
側方入路有利於保護臀中肌和股外側肌,而不切斷外旋肌群,使用經典的轉子截骨術或使用V形肌筋膜瓣很容易使髖關節脫位。兩者都能提供股骨頭和髖臼的良好視野。
手術脫位的併發症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創傷性髖關節脫位的最主要併發症。創傷性後脫位導致缺血性壞死的比率高於前脫位。然而,手術脫位的髖關節已經建立了一個可控的、創傷較小的前脫位手術。脫位的時間小於6h(創傷性脫位後6h被認為是決定性的時間範圍)。所有的外旋肌群都被完整地保留下來,保護了股骨內旋肌動脈。術中監測股動脈灌注是必要的。
評估術後股骨頭灌注的最有效方法是MRI,但它很難作為常規的篩選測試。股骨頭壞死通常在1年內的平片上出現異常。外傷性脫位在受傷後2-5年才會出現壞死的影像學表現。對髖關節手術脫位2-7年的隨訪表明,沒有觀察到股骨頭壞死的表現。
儘管一些研究者也報道了使用關節鏡診斷和治療關節內病變的良好效果,如盂唇破裂、遊離體和早期骨關節炎,但該技術往往很困難。在清除髖關節的同時評估髖關節運動是不可能的。神經牽引麻痺、足部或會陰部的壓瘡以及藥物引起的關節軟骨損傷等併發症限制了關節鏡的手術應用。
髖關節手術脫位技術允許近360°觀察股骨頭和完整的髖臼範圍,允許安全地進行關節內手術操作,而沒有髖關節鏡和不脫位關節切除術固有的限制和困難。醫學上對股骨頭和髖臼的關節軟骨表面的損傷最小。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保留髖關節完整的手術,為將來的後續治療(如軟骨移植)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