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是一種由腦內動脈、靜脈或毛細血管破裂引起的腦實質的自發性腦血管疾病。它是一種常見的、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因為它是一種發病率、殘疾率和死亡率很高的全球性疾病。常見的部位是基底節出血(也叫內囊出血),小腦橋出血 ,小腦出血,腦室出血等。大約80%發生在大腦半球,以基底節區為主,其餘20%發生在腦幹和小腦。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是腦出血的主要因素,先天性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瘤、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血友病)、感染、藥物(如抗凝和溶栓劑)、外傷和中毒等也可引起腦出血。
1.臨床特徵
突然發生劇烈頭痛,並多伴有煩躁、嗜睡或昏迷。根據出血部位的不同,臨床表現也不同。根據出血部位的不同,表現也不同。
腦核和基底節出血是高血壓腦出血最常見的部位,多累及內囊,患者常有頭、眼轉向出血病灶一側的"凝視病灶"狀態和"三偏症狀,即偏癱、偏身和偏盲。腦橋出血常突然開始,在數分鐘內進入深度昏迷狀態,病情危急。腦橋出血常從一側腦橋開始,迅速向兩側擴散,出現雙側肢體癱瘓。大多數是鬆弛的,少數是痙攣的或去皮質的,雙側病理反射陽性。雙側瞳孔極度縮小,呈針尖樣,是特徵性體徵。一些病人可能出現中樞性高熱、呼吸不規則和呼吸窘迫,並常常在1至2天內死亡。輕度小腦出血的病人在發病時意識清楚,常訴一側後枕部嚴重頭痛和眩暈,頻繁嘔吐,發音不清,眼球震顫。四肢往往不癱瘓,但病變一側的肢體出現共濟失調。當血腫逐漸增大並破入第四腦室時,可引起急性腦積水。嚴重時發生枕骨大孔疝氣,病人突然陷入昏迷,呼吸不規則甚至停止,最終因呼吸和循環衰竭而死亡。
2.檢查
頭部CT檢查可以顯示腦出血的量和位置。
3.治療
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包括絕對臥床休息、鎮靜和穩定血壓、應用脫水藥物、止血藥物、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支持性治療,以及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對昏迷病人應精心護理,並及時預防和治療肺炎、胃出血等併發症。內科治療適用於以下情況:
(1)出血量小者。一般認為殼核出血或皮層下出血小於30ml或血腫直徑小於3cm可內服治療。
(2)出血後一直有意識或僅有昏睡者。
(3)發病後即陷入深度昏迷,或病情已發展到晚期,昏迷不適合手術治療者。
(4)年齡大得多,有心、肺、腎疾病,或有嚴重糖尿病的病人。高血壓腦出血的手術治療只有在非手術治療失敗且出血尚未造成原發性或繼發性致命損害時才有價值。手術治療的目的是清除血腫,降低顱內壓,緩解腦疝的發生和發展,改善腦循環,促進受壓腦組織的早日恢復。手術治療可分為開放性顱內血腫清除術和腦立體定向抽吸清除血腫。腦立體定向血腫抽吸術定位準確,手術損傷小,特別適合於腦深部或重要功能區的血腫清除。
4.預防
高血壓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控制血壓,避免可能誘發血壓升高的因素,如劇烈運動和用力排便。如出現嚴重的後頭痛或領痛、運動感覺障礙、眩暈或暈厥、流鼻血、視力模糊等,可能是腦出血的前兆,應及時到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