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熱很少是單一病理過程,腫瘤與結締組織病在發熱過程中可夾雜感染因素,致使臨床表現複雜,但絕大多數根據臨床特點與全面檢查後仍可明確診斷。瞭解原因不明發熱病因分佈的頻率,有助於提供臨床診斷的邏輯思維。根據熱程、熱型與臨床特點,可分為急性發熱(熱程小於2周)、長期發熱(熱程超過2周,且多次體溫在38℃以上)、和反覆發熱(週期熱)。一般認為急性發熱病因中感染佔首位,其次為腫瘤、血管-結締組織病。這三類病因概括了90%原因不明發熱的病因診斷。感染性疾病在原因不明發熱中佔多數,以細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侷限性膿腫、泌尿系感染、膽道感染為多見,結核病居第二位,其中肺外結核遠多於肺結核。惡性腫瘤以發熱為主要表現者,依次為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瘤和各種實質性腫瘤,在原因不明發熱中所佔比例較既往增高。
2、原因不明發熱的診斷原則是對臨床資料要綜合分析判斷,熱程長短對診斷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感染性疾病熱程相對為最短。如熱程短,呈漸進性消耗衰竭者,則以腫瘤為多見。熱程長,無中毒症狀,發作與緩解交替出現者,則有利於血管-結締組織病的診斷。在原因不明發熱診治過程中,要密切觀察病情,重視新出現的症狀和體徵,並據此做進一步檢查,對明確診斷很有意義。
3、病史與體格檢查
詳細詢問病史(包括流行病學資料),認真系統地體格檢查非常重要。如起病緩急,發熱期限與體溫的高度和變化。有認為畏寒多數提示感染,然而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瘤等約2/3也有畏寒,說明畏寒並非感染性疾病所特有。但有明顯寒戰則常見於嚴重的細菌感染(肺炎雙球菌性肺炎、敗血症、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膽囊炎等)、瘧疾、輸血或輸液反應等。在結核病、傷寒、立克次體病與病毒感染則少見。一般不見於風溼熱。發熱同時常伴有頭昏、頭暈、頭痛、乏力、食慾減退等非特異症狀,無鑑別診斷意義。但是定位的局部症狀,有重要參考價值。如發熱伴有神經系統症狀,如劇烈頭痛、嘔吐。意識障礙及驚厥、腦膜刺激徵等,則提示病變在中樞神經系統,應考慮腦炎、腦膜炎。老年患者有嚴重感染時,常有神志變化,而體溫不一定很高值得注意。
詢問流行病學史,如發病地區、季節、年齡、職業、生活習慣、旅遊史,與同樣病者密切接觸史、手術史、輸血及血製品史、外傷史、牛羊接觸史等,在診斷上均有重要意義。有時一點的發現即可提供重要的診斷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