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溶血病是危害新生寶寶健康的一大殺手,通常是指由於母嬰血型不合,母血中抗體進入新生兒的血液循環並進而破壞新生兒的紅細胞,導致發生溶血性貧血的一類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皮膚黃疸,嚴重的出生時就有明顯的水腫、貧血。據瞭解,溶血病的症狀有輕有重。在正常的情況下,孩子出生後的第二天開始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黃疸,媽媽會發現孩子的頭面部或者胸腹部會出現檸檬黃一樣的顏色;到了4-6天的時候黃疸更加厲害,出現一個小高峰;大約出生後10 天左右黃色就逐漸消退,恢復正常,因為嬰兒體內來自母親的抗體每天在消耗,所以症狀會逐漸好轉。如果在孩子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皮膚黃疸,進展迅速,甚至發展到全身,顏色由淺黃變成金黃色、橘黃,這個時候就應該引起足夠的警惕。
當溶血比較嚴重時,孩子會出現貧血,甚至“核黃疸”即膽紅素腦病,這是由於紅細胞破壞後產生的一種名為膽紅素的物質進入了大腦後,引起手足殘疾、視力障礙、耳聾、牙齒髮育不良、智力低下、癲癇等後遺症,這是最嚴重的後果。由於溶血時除了黃疸外,還會出現貧血、肝脾腫大,如不及時處理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發育。
不過年輕的爸媽們也不用太擔心,一般情況下ABO血型溶血癥狀很輕,孩子出生後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療,只要及時進行藍光照射和藥物治療,孩子病情都可以緩解,即使是嚴重的Rh溶血病,若及時進行換血,絕大多數寶寶也都能轉危為安。另外,並不是寶寶患黃疸就說明有溶血病。浙醫婦院吳明遠主任說,一般新生寶寶中有80%左右可能發生黃疸,而其中只有小部分是因為溶血引起的。同樣,溶血寶寶也不一定就會有上述症狀,有些孩子直到長大成人後才發現自己與爸媽的血型是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