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期:視網膜內新生血管(IRN)。RAP最早表現為起源於黃斑區中心凹旁的深層毛細血管網的毛細血管增生。裂隙燈及Goldmann三面鏡檢查可見視網膜內層及中層存在簇狀和結節狀血管瘤樣組織。隨後病變向前後兩方向縱向進展,可見星形病灶斜向擴張成海膽狀。這種擴張不僅是單純性毛細啦管擴張,還包括由於新生血管生長造成的代償性血管擴張,IRN周圍可見視網膜水腫、RRA,偶見視網膜內出血。臨床通過檢眼鏡、FFA即可診斷IRN,ICGA不是必需檢查。FFA表現為與血管瘤樣病灶相連的早期局灶高熒光,晚期有邊界清晰或不清晰的少最滲漏。ICGA表現為與新生血管相對應處的熱點(hotspots)或局灶高熒光。
Ⅱ期:視網膜下新生血管(SRN)。當IRN擴展至視網膜光感受器層以下,進入視網膜下腔即形成SRN,此期新生血管可達RPE層,並與之緊密相連。臨床表現及立體眼底像有助於診斷,此時病灶為邊緣清晰的擴張血管,有時呈倒置蘑菇狀,滋養動脈和引流靜脈以SRN為中心形成髮卡樣交通,RRA清晰可見。可伴有侷限性視網膜感覺層脫離,滲出增加,視網膜內水腫加重,黃斑區視網膜脫離病灶內有環形、多發、小灶狀視網膜內出血。視網膜前、視網膜下、RPE層下出血也很常見。漿液性PED是此期重要特徵,其形成原因尚小清楚。臨床通過檢眼鏡可發現SRN。FFA診斷此期病變作用不大,還往往起誤導作用。因為存在IRN、SRN、漿液性PED,熒光素很容易早期即滲漏到視網膜內、視網膜下腔、RPE下,形成邊界清晰或不清晰的強熒光區,很難與典型CNV,或隱匿型CNV區別。而吲哚青綠染料則難以滲入視網膜F腔或RPE下,從而清晰顯示新生血管,因此ICGA成為診斷Ⅱ期RAP的重要方法。在ICGA中,該期新生血管表現為局部熱點,滲出表現為強熒光。Lafaut等發現RAP滲出主要為纖維素,其生物性質決定在FFA並不染色,ICGA則呈強熒光。OCT可以判斷漿液性PED的存在,也具有重要診斷意義。但臨床上準確判斷新生血管何時已長入視網膜下,即何時IRN轉變為SRN卻十分困難。
Ⅲ期:脈絡膜新生血管(CNV)。臨床及造影檢查證實有CNV形成即為Ⅲ期,此期RRA較Ⅱ期少見,RCA和血管性PED為此期重要特點。Ⅲ期RAP主要由脈絡膜滋養,視網膜靜脈引流,因此視網膜靜脈明顯擴張。IRN和SRN成分在Ⅲ期已顯得微不足道,更富侵襲性的CNV及其相關的大面積纖維血管性PED則十分顯著。而少數病例也可表現為大片鱗狀CNV上的小面積IRN和SRN。FFA有時可發現血管性PED,但多數情況下與Ⅱ期相同,存在一定的誤導作用。ICGA能清楚反映血管成分(IRN、SRN、CNV),而不會因為染料早期滲漏影響診斷,因此也是診斷Ⅲ期RAP的重要方法。同樣OCT對於診斷、分期、發現PED也起很大作用。但各種檢查均難以準確判斷CNV出現的時間,即Ⅱ期與Ⅲ期的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