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8-27 13:12

  一、腳氣病是維生素B1缺乏病,多見與以米為主食的地區。

  維生素B1亦稱硫胺,水溶性,存在許多食物中,以酵母含量最多,在豆類、麥類、肉類中含量也較豐富,米麥食物中的硫胺多貯存於外胚層中,硫胺缺乏的原因是在洗濯或蒸煮食物時,其中的硫胺溶解於泔水中而損失,或由於酗酒、各種胃腸疾病引起攝入過少,或慢性腹瀉、腸結核等引起吸收障礙等。腳氣病的發病機理至今尚未完全明瞭。

  腳氣病臨床上分為四型:

  1、以周圍神經炎為主的幹型,患者出現手足麻木、四肢無力等症狀。

  2、以水腫及紫液滲出為主的溼型。

  3、以急性心血管系統症狀為主,多表現為心跳加快、心臟擴大和心力衰竭。

  4、同時有上述兩型以上表現的混合型。

  腳氣病的防治:多吃含硫胺較豐富的食物注意淘米及烹煮方法。本病治療一般口服維生素B1片10~20毫克,每日3次。對暴發型病例應立即給予維生素B1 50~100毫克 肌注,每日3次。

  二、足癬是由致病性皮膚絲狀真菌侵犯而引起的皮膚病。

  足癬的病原菌主要有皮膚絲真菌(皮膚癬菌)中的絮狀表皮癬菌、紅色毛癬菌和石膏樣癬菌,白色念珠菌也可引起。

  足癬臨床上分為三型:

  1、汗瘡型:足部尤其足底起水瘡,或聚集成群或融合成大瘡,瘡壁較厚不易破,以後水瘡吸收及乾燥脫屑,自覺刺癢脹痛。此型中醫稱田螺皰。

  2、趾間糜爛型:此型最常見,趾間因汗液浸漬而糜爛發白,常覺發癢而搔抓,破後露出紅潤面,常繼發感染而引起淋巴管炎、丹毒或蜂窩織炎。此型中醫稱臭田螺。

  3、鱗屑角化型:足底有較厚的鱗屑,甚至全部足底的皮膚角質層增厚,足跟可有深的裂口,引起疼痛,甚至影響勞動和行路。

足癬與腳氣病區別相關文章
腳氣與腳氣病:很多的人認為腳氣就是腳氣病,其實它們是性質截然不同的兩種疾病。那麼腳氣與腳氣病到底有甚麼卻別,二者又有甚麼樣的聯繫呢?下面就讓我們詳細的瞭解一下現相關的內容希望對腳氣和腳氣病的治療能夠提供一些幫助。 腳氣多指腳癬,是由淺部黴菌引起的皮膚癬菌感染性疾患。發病後,黴菌首先侵人腳趾間,出現水泡、脫皮及皮膚髮白溼潤等症。常因奇癢難忍搔抓而蔓延至腳底和腳背邊。緣,嚴重者可終年不愈。治療腳氣可
發布於 2023-03-02 12:31
0評論
概述 我是山東人,今年23歲!14年的6月份腳上處了幾個水泡,而且癢的很,因為癢的難受所以經常用手去抓撓,沒有過多久手上也出現了幾個和腳上一樣的水泡,去醫院看了醫生說是手足癬,醫生說這是很常見的病,開了些藥帶回來塗抹了之後患處好了,可停藥了以後沒多久腳上又出來了!一個,反反覆覆的治療了很長時間了,?為甚麼這病那麼難治癒呢! 步驟/方法: 1、 手足癬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足癬需要即使治,而且要
發布於 2024-07-16 00:59
0評論
腳氣和腳氣病,只有一字之差,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把它們當做同一種病。其實兩者無論是概念、病因、症狀還是治療、預防方法都有很大不同,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把這兩種疾病區別開來,否則不但得不到有效治療,還會加重病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兩者的病因和症狀 腳氣,醫學上稱為“足癬”,俗稱香港腳,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皮膚病。足癬常發生於足距部及趾間,也延至足背及踝部。病變常遷延難愈
發布於 2023-12-31 16:06
0評論
腳氣和腳氣病的區別 腳氣和腳氣病,只有一字之差,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把它們當做同一種病。其實兩者無論是概念、病因、症狀還是治療、預防方法都有很大不同,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把這兩種疾病區別開來,否則不但得不到有效治療,還會加重病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兩者的病因和症狀 腳氣,醫學上稱為“足癬”,俗稱香港腳,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皮膚病。足癬常發生於足距部及趾間,也延至足背及
發布於 2024-06-24 21:21
0評論
腳氣和腳氣病的區別 腳氣和腳氣病,只有一字之差,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把它們當做同一種病。其實兩者無論是概念、病因、症狀還是治療、預防方法都有很大不同,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把這兩種疾病區別開來,否則不但得不到有效治療,還會加重病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兩者的病因和症狀 腳氣,醫學上稱為“足癬”,俗稱香港腳,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皮膚病。足癬常發生於足距部及趾間,也延至足背及
發布於 2024-12-25 04:44
0評論
足癬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膚病,具有傳染性。足癬在全世界廣為流行,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更為普遍。在我國,足癬的發病率也相當高。人的足底和趾間沒有皮脂腺,從而缺乏抑制皮膚絲狀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禦機能較差,而這些部位的皮膚汗腺卻很豐富,出汗比較多,加之空氣流通性差、局部潮溼溫暖,有利於絲狀真菌的生長。此外,足底部位皮膚角質層較厚,角質層中的角蛋白是真菌的豐富營養物質,有利於真菌的生長。 婦女在妊
發布於 2024-05-18 08:48
0評論
1.趾間有糜爛、滲液者 不可以外用刺激性強的藥,最好先使創面收斂乾燥再用藥。可以用1:8000高錳酸鉀溶液溼敷,然後外用油劑或粉劑,待皮膚乾燥後改用鹽酸特比萘芬等霜劑或軟膏。 2.如果皮膚角化增厚嚴重,抗真菌藥物很難滲透吸收 可以先用10%水楊痠軟膏或複方苯甲痠軟膏等使角質軟化,再用抗真菌藥。皮膚乾裂明顯者,可以每次溫水浸泡,使角質軟化,再用抗真菌藥。皮膚乾裂明顯者,可以每次溫水浸泡後局部塗油
發布於 2024-05-18 08:41
0評論
腳氣也稱足癬、香港腳,是一種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腳氣如不及時治療,可傳染至身體的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癬、甲癬等.一旦因瘙癢被抓破,會引起繼發性感染,產生嚴重的併發症. 腳氣與腳氣病的區別 有的人把“腳氣”和“腳氣病”混為一談,這是不對的.醫學上的“腳氣病”是因維生素B缺乏引起,而“腳氣”則是由真菌(又稱黴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種常見皮膚病. 腳氣與腳臭的區別 也有人把腳臭認為是腳氣,這也是不對的.
發布於 2024-08-06 07:20
0評論
腳氣就是我們學名叫做“足癬”的病。腳氣是致病真菌感染足部所引起的病變,常常出現在足趾縫中。腳氣產生的原因是因為足部多汗潮溼,鞋襪不透氣,汗液蒸發不暢,這時真菌就會乘虛而入而形成所謂的腳氣。糖尿病足是由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感染等因素所導致的局部病變,感染可能是糖尿病足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或促進糖尿病足發展的促進因素。糖尿病患者糖、蛋白質和脂肪的代謝都出現紊亂,機體免疫力下降,患者
發布於 2022-11-26 14:26
0評論
(1)溼疹可發生於體表任何部位,急性期可見多數密集的粟粒大小丘疹、丘皰疹或小水皰,瘙癢明顯。慢性期局部皮膚肥厚、苔癬化,亦可見到色素沉著及脫屑,外圍也可有新生丘疹及水皰。但溼疹常對稱分佈,皮疹以紅斑、丘疹、水皰、滲出、結痂多形態並存為特點,且急性期病變以中心為重,境界不清。局部真菌檢查為陰性。 (2)神經性皮炎常為一片損害,也可累及多個部位,境界清楚,瘙癢明顯。但神經性皮炎的皮損以扁平丘疹為主,
發布於 2024-09-24 12:4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