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操前雙手掌心搓熱後:捏住耳廓雙手掌心朝向耳朵,先順時針揉搓20次,再逆時針揉搓20次,早晚各做1次。揉捏時不要用力過大,以雙耳充血發紅為宜。
耳屏又稱小耳。揉搓時要注意,不要讓耳廓受到損傷,以免造成耳廓損傷。
揉搓時要注意,不要讓耳廓受到損傷,以免造成耳廓損傷。
雙手掌面向耳廓鬆開,向內耳方向輕輕按壓,然後輕輕鬆手,反覆進行,開始時每次3~5分鐘,以後增加到5~10分鐘,早晚各一次。
用食指輕輕插入外耳孔扭動耳朵,來回轉動各20次,用力要均勻,速度不要太快,以防損傷耳內皮膚。不要同時做兩隻耳朵,應先在左右兩邊交替進行。
每天起床後拉動耳廓,用右手從頭部拉動左耳廓的上部20次,然後用左手拉動右耳廓的上部20次。
提拉耳尖法:用雙手拇指和食指捏住耳朵的上部,先揉捏這個部位,直到感覺到熱,然後向上提拉15至20次。這個部位主要有神門、骨盆、內外生殖器、足、踏、膝、髖關節的反射區以及肝陽穴和風池穴。
上下按摩耳輪並向外拉:用拇指和食二指沿耳輪來回按揉,使其發熱,然後向外拉15至20次。耳輪處主要有頸椎、腰椎、胸椎、腰骶椎、肩部和肘部的反射區。
下拉耳垂法:先將耳垂揉熱,然後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其發熱。耳垂處的穴位主要對應頭部、額頭、眼睛、舌頭、牙齒、臉頰。
按壓耳垂:先按壓外耳道口邊的凹陷處,該處有心、肺、氣管、三焦等穴位,按壓至該處明顯發熱、發亮。然後再按上邊的凹陷處,這樣來回揉按,直到感覺到發熱。這裡的主要反射區是脾、胃、肝、膽、大腸、小腸、腎和膀胱。
推上下耳根:中指置於耳前,食指置於耳後,沿下耳根向上推耳根,要用力推40~50次左石,推後不僅耳朵發熱,面部、頭部會有明顯的熱感,這對頭痛、頭暈、神經衰弱、耳鳴等疾病有很好的療效,而且有明顯的美容效果。
簡單地說,中醫治療的第一種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望、聞、問、切。首先是看人的整體面相,看人的面部表情,看人的舌頭。看一個人的整體面容,看這個人的面部表情,看舌頭。在古代,人們認為耳朵與一個人的健康特別有關。
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有耳穴的記載,《內經》中也有幾個針灸穴位。所以中國古人用耳朵上的穴位來治療疾病。因為是在耳朵上進行針灸治療,所以最早被我們稱為耳針,最終形成了耳針療法。從整體健康來說,眼、耳、鼻、舌、口,五官都屬於五臟。腎開竅於耳,心開竅於舌,肺開竅於鼻,肝開竅於目,脾開竅於口。在中醫看來,腎是人的先天之本,也就是說,你先天的氣血和精氣的體質如何,與你的腎臟有關,所以腎開竅於耳。就耳朵而言,在十二經脈中,有六條陽經走到耳朵中間和耳朵周圍,包括手太陽經和陽明經以及手足少陽經。雖然六條陰經的循環不直接進入耳朵,但其經絡循環到達頸部附近,然後與陽經合流而上,所以與耳朵也有一定關係。因此,從《內經》來看,從中醫的經典來看,耳朵與人體經絡系統是有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