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9-05 12:03

  對糖尿病患者家族史的調查表明,糖尿病病人子女糖尿病患病率比非糖尿病家屬高4至10倍。雙親之一為2型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發病風險率40%;雙親均為2 型糖尿病患者,子女發病風險率可達70%。多數2型糖尿病家系調查中見到家系傳遞中存在明顯的母系效應。2型糖尿病患者的雙親,母親方患者較父親方患者多見,一般是1倍左右。可見,遺傳在糖尿病發病中佔有重要因素。值得指出的是,糖尿病發病機制非常複雜,遺傳和環境因素都很重要。遺傳提供了糖尿病發病的易感性;只有在後天環境的影響下,有糖尿病易感基因的患者,才有可能發展為糖尿病。為甚麼說有糖尿病家族遺傳史的高危人群,不一定就是糖尿病患者呢?是因為父母遺傳給下一代的不是疾病的本身,而是遺傳與可以發生糖尿病的體質,即糖尿病的易感性。

  糖尿病高危人群能否發展為糖尿病,關鍵在於有無誘發糖尿病導火索——即環境因素。糖尿病易感者,若避開發生糖尿病多種危險因素,是可以避免糖尿病的發生的。糖尿病對人體的侵襲是隱蔽的,其在人體發生發展的過程也是漸進的。糖尿病高危人群發展成糖尿病,要經歷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損害、胰島素衰竭3個階段。早期,糖尿病高危人群自身組織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結果使人體對胰島素需要量增加,胰島B細胞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島素補償,胰島素抵抗越重,需要胰島素越多,久之胰島細胞長期疲勞,胰島B細胞受到損害,甚至凋亡(即疲而衰之)。人體血糖就會升高,糖尿病因此就發生了。

  糖尿病高危人群如何避免陷入這種惡性因果鏈條呢?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視,要認真學習糖尿病防治的相關知識,用科學戰勝糖尿病,掌握預防讓自己不得糖尿病的主動權,做健康的主人。有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者,不注重自身保健,在糖尿病典型症狀(多食、多飲、多尿、消瘦)在自身未出現之前,往往疏忽大意,總覺得自己離糖尿病很遠,加之自己沒有科學的生活方式,糖尿病離自己只有半步之遙時也渾然不覺,有一天自己成為糖尿病患者時,才後悔起來。也有一種糖尿病高危人群者,擔心自己患上糖尿病,情緒沮喪失去戰勝疾病的信心,憂鬱不已,認為糖尿病太可怕了,無法戰勝它。其實對糖尿病正確的方法是,戰略上藐視它,要有豁達大度的心情,戰術上重視它,即要不斷接受相關糖尿病知識的教育,積極採取系統科學的手段早期干預,糖尿病高危人群可以遠離糖尿病。

  二、糖尿病高危人群要避開發生糖尿病危險因素,這是遠離糖尿病的重要方法。發生糖尿病危險因素包括上述的肥胖、高血壓、血脂代謝紊亂等方面。尤其是肥胖者,更容易患糖尿病。原因是:1.肥胖者組織細胞胰島素受體減小,對胰島素敏感性減弱,造成胰島素相對不足。2.肥胖者脂肪過多,堆積於肝臟器官,使肝糖元貯存減小,血糖濃度升高。3.肥胖者易發生高血壓、高脂血症,導致人體細胞代謝內環境和激素水平的變化,致使胰高血糖素、糖類皮質激素、髓質激素等升糖激素的增多,這都大大地增加胰島素的需要量。久之,胰島負擔過重,誘發糖尿病。糖尿病高危人群要做到四點:多學點、少吃點、勤動點、放鬆點,用科學的生活方式,阻擊糖尿病的侵害。

  三、糖尿病高危人群早期科學的、系統的、專業的醫學干預,也是糖尿病高危人群阻擊糖尿病不可缺少的手段。1.糖尿病高危人群要儘早進行糖尿病專業的、系統的檢測,對自身胰島功能測定(包括檢測a細胞胰高血糖素、B細胞的胰島素、D細胞的生長抑素、PP細胞的胰多肽)。高危人群每年要做一次糖耐量試驗,具體方法是口服75克葡萄糖,測定口服2小時的血糖值,若空腹血糖大於6.1毫摩爾/升小於7.1毫摩爾/升,2小時血糖大於7.8毫摩爾/升,但小於11.1毫摩爾/升者,稱之為糖耐量異常。糖尿病高危人群一旦確定為糖耐量異常,就說明胰島B細胞對葡萄糖處理發生異常,提示已是糖尿病前期。這種情況下,就要到專業的、高水平的糖尿病專業機構,採取“保護胰島細胞的綜合治療方案”,使自己不發展成糖尿病。如測檢中一旦確診為糖尿病,就要積極採取科學的,體現國際先進水平的醫學干預,儘早使病情得以控制,阻斷、避免、防止糖尿病併發症產生,實現高質量的生活和達到長壽的目的。對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醫學干預是事半功倍的,科學的干預不僅可以阻斷糖尿病的發生,而且也在某種程度上降低腦血管、心血管、高脂血症的危險指數,對人終生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壽命延長髮揮重要作用。

糖尿病遺傳相關文章
糖尿病的發病因素除了遺傳易感性外,還同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在各種環境因素中,肥胖是ⅱ型糖尿病的重要誘發因素。過度肥胖的危險在於,你的體重越重,你就需要越多的胰島素來維持你的血糖達到正常水平,你的胰島素很可能會由於超負荷運作而變得失去功能。有一種向心性肥胖危險性更大,這是一種腰圍與臀圍的比例大於0.90的肥胖。因為這種肥胖是脂肪細胞體積的肥大,而不是脂肪細胞數量的增生,這種肥大的脂肪細胞上胰島素受體
發布於 2023-03-10 08:59
0評論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的家屬中,糖尿病的發病率遠高於普通人。父母親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約有5%會患糖尿病,若父母親中只有一方有糖尿病,則子女得病的機會更少。也就是說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情況下,患糖尿病的幾率要相對來說高一些,從而說明糖尿病具有遺傳性。 但是糖尿病本身並不會遺傳,遺傳的是糖尿病的易患病體質。從現代醫學觀點來看,糖尿病患者子女只是遺傳了某些基因,而這些基因對糖尿病具有易感性。也就是說,
發布於 2024-06-27 09:45
0評論
糖尿病能否遺傳,這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之一。可以肯定地回答:糖尿病與遺傳因素有關。 多年來經過對糖尿病的調查研究,父母患有糖尿病者其子女發病率比正常人群的發病率高。此外,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率也有所增高。單卵孿生子女均患糖尿病者,幼年為50%,成年可高達90%以上。這說明不僅幼年發病的糖尿病與遺傳因素有關,而且成年後發病的糖尿病與遺傳因素也有密切關係。但是,糖尿病病人也並非都能找到明顯的遺傳現
發布於 2024-07-06 11:58
0評論
糖尿病是遺傳性疾病。 1、2型糖尿病有明顯的遺傳性,特別是糖尿病患者的父母、兄妹、子女,很容易患糖尿病。 2、1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一代親屬,指兄弟姐妹及子女,他們較一般人群發生糖尿病的危險高10倍,但95%-97%可不發生糖尿病;另外胰島素釋放試驗顯示胰島素釋放減少者,也應預防1型糖尿病。 3.新生兒過瘦、過胖,將來都容易得糖尿病。 父親患糖尿病後所生育的子女,先天畸形的危險並不增加;而母親患糖尿
發布於 2024-09-14 21:17
0評論
糖尿病是遺傳性疾病。 1、2型糖尿病有明顯的遺傳性,特別是糖尿病患者的父母、兄妹、子女,很容易患糖尿病。 2、1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一代親屬,指兄弟姐妹及子女,他們較一般人群發生糖尿病的危險高10倍,但95%-97%可不發生糖尿病;另外胰島素釋放試驗顯示胰島素釋放減少者,也應預防1型糖尿病。 3.新生兒過瘦、過胖,將來都容易得糖尿病。 父親患糖尿病後所生育的子女,先天畸形的危險並不增加;而母親患糖尿
發布於 2024-10-05 02:05
0評論
糖尿病是高血糖為特徵的一種代謝性疾病,主要有兩種類型的糖尿病。第一種1型糖尿病主要發病於30歲以下的人,發病比較突然,主要症狀是多尿多食但是消瘦明顯。2型糖尿病主要發病於中老年人,肥胖的人發病率比較高,而且經常伴有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硬化等疾病,主要症狀是口渴、乏力,但是血糖增高不明顯。 目前1型糖尿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並不清楚,主要都是認為與遺傳因素、環境和免疫機制有關。1型糖尿病有家族聚集性
發布於 2023-02-04 06:23
0評論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的家屬中,糖尿病的發病率遠高於普通人。父母親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約有5%會患糖尿病,若父母親中只有一方有糖尿病,則子女得病的機會更少。也就是說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情況下,患糖尿病的幾率要相對來說高一些,從而說明糖尿病具有遺傳性。 但是糖尿病本身並不會遺傳,遺傳的是糖尿病的易患病體質。從現代醫學觀點來看,糖尿病患者子女只是遺傳了某些基因,而這些基因對糖尿病具有易感性。也就是說,
發布於 2024-07-14 00:20
0評論
糖尿病遺傳嗎?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的家屬中,糖尿病的發病率遠高於普通人。父母親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約有5%會患糖尿病,若父母親中只有一方有糖尿病,則子女得病的機會更少。也就是說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情況下,患糖尿病的幾率要相對來說高一些,從而說明糖尿病具有遺傳性。 但是糖尿病本身並不會遺傳,遺傳的是糖尿病的易患病體質。從現代醫學觀點來看,糖尿病患者子女只是遺傳了某些基因,而這些基因對糖尿病具有易
發布於 2024-07-05 11:52
0評論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分為兩種類型,其中I型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引起的這一類的糖尿病大多有明確的遺傳傾向。II型糖尿病患者多數胰島素分泌是正常的,但是存在生物作用受損,這種糖尿病多由後天的飲食、生活習慣不健康引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不過在同一個家庭,飲食和生活習慣多數相近的,所以也需要注意飲食結構和鍛鍊的習慣。 糖尿
發布於 2024-08-29 04:09
0評論
經醫學工作者多年的研究表明,無論是I型還是Ⅱ型糖尿病都與遺傳因素有關。很多研究結果都說明糖尿病不僅與遺傳因素有關,而且提示在成年後發生糖尿病的患者與遺傳因素間的關係更密切。如果父母親患有糖尿病的子女,其發生糖尿病的機會明顯高於正常人,而且隨年齡的增長髮病率也在增加;在對同卵孿生子的研究中也證明了糖尿病與遺傳因素有關。同卵孿生的二人具有同樣的遺傳因素,如果其中一人患糖尿病,而另一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
發布於 2024-09-10 19:1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