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眼症是一種由淚液分泌異常等多因素所致的眼部不適、視覺障礙、淚膜穩定性差、眼表面炎症及其潛在性損傷。主要症狀有眼睛乾澀、異物感、燒灼感、癢感、視物模糊等,病變持久可使角膜透明度下降、視力減退,從而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甚至導致失明。隨著電腦的普及以及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的變化,乾眼症的發病率有逐漸升高並呈現低齡化發展的趨勢,我國一項乾眼症的流行病學調查報道乾眼症的患病率已達12.91%。如何有效治療乾眼症已成為研究熱點。目前,臨床治療乾眼症常採用淚液替代和儘量維持淚液在眼內存留時間的方法,這些屬於被動性增加淚液的方法。環孢黴素A、淚點栓塞、自體頜下腺移植術等均有一定的療效,但也存在不足。理想的乾眼症治療方法是無創傷和促進腺體主動分泌淚液,這符合中醫針灸療法的特點。近年來我們在門診中應用針灸療法治療乾眼症,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現總結如下。
1、治療方法
自2004年在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門診部開設乾眼症專科門診以來,經過臨床的不斷摸索,目前我們已經形成針刺配合拔罐療法、耳穴貼壓治療乾眼症較為成熟的治療方案。即先進行針刺治療,留針20min,然後採用拔罐療法,留罐5-10 min,最後進行耳穴貼壓治療。一般隔日治療1次,每週治療3次,10次為1療程。一般1-2個療程可獲療效。
針刺主穴取晴明、攢竹、新明Ⅱ、太陽、四白、合谷、太沖、光明、三陰交、百會、風池。配穴:肝腎陰虛者加肝俞、腎俞、太溪;瘀血內阻者加血海、曲池;溼熱壅滯者加內庭、豐隆;氣血虧虛者加足三里、關元;肝鬱氣滯者加內關、行間、神門。拔罐取大椎、肺俞、膈俞、肝俞、腎俞拔罐,留罐5-10 min,疏通臟腑氣血。耳穴取神門、肝、腎、眼、目1、目2、皮質下,貼壓磁珠,單耳貼壓,雙耳交替。囑患者每天自行按壓刺激4-5次,至耳廓發紅發熱為度。對於重度乾眼症患者,可配合穴位注射治療,可取新明Ⅱ、太陽交替使用,選用丹參注射液或當歸注射液,均雙側取穴,注射量每穴為1mL。
2、調攝要點
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習慣,注重養生保健是防治乾眼症的有效手段。
(1)平時注意不能過度用眼,如過度看電腦、看電視等,養成多眨眼的工作習慣。從事電腦工作者,特別注意要避免長時間操作電腦,要求治療期間操作電腦20-30min後,休息3-5分鐘。使用電腦時要調整好顯示器與眼睛的距離和位置,儘量保持在60cm以上距離,位置略低於眼水平線10至20cm,讓視線變成俯視,同時顯示器的亮度也不要太亮。
(2)注意顧護脾胃,飲食起居有常,注重飲食調理,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同時增加維生素A、B1、C、E的攝入,不宜過食辛辣或刺激性強的食物。
(3)注意調暢情志,保持樂觀情緒,不要長期處在緊張壓力下;不可太過疲勞,要注意睡眠充足不熬夜、勞逸結合。
(4)重視環境保健,少接觸空調以及風沙、煙塵等環境,不要使用吹風機,不要吸菸;在座位附近放置清水,以增加周邊的溼度。適時遠離都市,到郊外青山綠水處,登高遠望,呼吸清新空氣,對乾眼症的防治亦大有裨益。
(5)除此之外,要注意適當運動,增強體質。適度地進行體育鍛煉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增加人體的新陳代謝,加強眼部的血供,改善淚腺代謝,對疾病的恢復有一定的幫助。
3、臨床治療體會
在中醫古代醫籍中,乾眼症被稱為“白澀症”、“神水將枯”,屬於“燥證”的範疇。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臟腑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中心,眼作為人體的一個器官與五臟六腑有著密切的聯繫。乾眼症從其直接的病因而言是眼局部的津液不足,究其根本主要由於六淫、七情內傷、飲食失宜、勞倦、外傷、衰老和其他因素等導致臟腑功能失調,津液化生不足或失於佈散,導致目失濡養所致。治療時以通竅活絡、調理臟腑、益氣滋陰、養血潤目為治則,強調眼表為標,臟腑為本,標本兼顧。處方取穴時注意遠近配穴,手法以調理疏通為主,不強求補瀉。針刺處方中晴明、攢竹、新明Ⅱ、太陽、四白,均為局部取穴,疏通眼睛經絡氣血、通竅活絡,刺激淚液分泌;遠道取合谷、太沖,合谷能補氣、瀉氣、活血;太沖能補血、調血。合谷、太沖二穴相配,為陰陽經相配,上下配穴,氣血陰陽臟腑同調,協同作用較強,共同發揮補氣益血、通經活絡、清熱利溼、補肝益腎之功效。輔以風池,能加強清肝明目、通絡止痛之功用。光明為膽經絡穴,善治目疾。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之交會穴,能補脾胃、益肝腎、調氣血、安神定志,與合谷、太沖共用,加強調理周身氣血陰陽臟腑的功用。百會穴的應用是基於上海市名中醫趙粹英教授的臨症經驗,即重視針灸治療中的調神作用;同時考慮到乾眼症患者多有焦慮情緒,我們在處方中加用百會穴,加強了鎮靜安神的作用。火罐疏通臟腑氣血,耳穴刺激加強協同作用,共達通經活絡、養血潤目、刺激淚液分泌之功效,使氣血流暢,津液敷布正常,陰平陽秘,最終達到目不幹澀,諸症消失之目的。
由於乾眼症受多種因素影響,治癒率低,易復發,所以患者平日根據前述調攝要點,特別要注意工作生活的調攝。臨床治療乾眼症時注意要綜合調理,從調節全身臟腑氣血入手,在針刺基本方的基礎上注重辨證加減,針刺、耳穴、拔罐綜合應用,有利於提高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