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及流行病學調查
乾眼症是由於淚液的量或質的異常引起的淚膜不穩定和眼表面損害,從而導致眼不適症狀的一類疾病。根據眼部受累的範圍和程度的不同,患者的症狀也不盡相同,主要包括異物感、燒灼感、癢感、眼紅、畏光及視力模糊等。1995年由美國國立眼科研究所將其分為:
1、淚液生成不足型:是由於眼腺疾病或功能不良引起的乾眼,又可分為綜合徵引起的眼乾燥症和非綜合徵引起的眼乾燥症。
2、蒸發過強型:主要是瞼板腺功能障礙,淚液分泌正常而蒸發過強引起,常見於油性皮膚和老年患者。
流行病學臨床調查表明,美國大於65歲人群2520人中14.6%有乾眼症狀;在德國55-59歲的人群中,22.8%的女性和9.9%的男性有乾眼的不適症狀,45-54歲的人群中,約20%的女性和15%的男性患有乾眼病;在瑞典的一個社區調查中,在55-72歲的705人,患病率為15%;日本對2127人的篩查中發現17%有乾眼症狀;加拿大13517人的問卷調查中,28.7%有乾眼症狀。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調查一機關內20~90歲1997人中,乾眼症的患病率為6.1%。其眼科普通門診角膜乾燥症的患病率為32.1%。近年來,我國乾眼症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並向低齡化發展,“視屏終端綜合徵”(videodisplayterminals)的發病率較高。不良的工作環境、過度用眼及佩戴角膜接觸鏡等也是乾眼症發生的高危因素。
對乾眼症的機制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眼表和淚腺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統一整體,兩者通過感覺(自主)神經反射通路相互聯繫。正常淚液的產生是由眼表接受感覺刺激上傳至大腦,由大腦發出神經衝動下傳至淚腺而完成的。有研究發現漿液性淚液分泌減少、淚液清除率降低,眼表的敏感性也隨之降低;而眼表敏感性的降低又導致引起淚液分泌反射的感覺刺激減弱,淚腺對眼表刺激的反應就下降,這會使淚液分泌進一步減少,使得乾眼症惡化,這樣形成一個自我持續的惡性循環。
二、目前西醫的治療狀況
乾眼症的治療:總的目標是保護患者的視功能,抑制眼表的炎性反應,恢復眼表面的正常結構和功能。
1、藥物治療:副作用大、療效不確切,長期使用對眼睛有損害。
(1)淚液替代藥:可增加眼表的溼度,使角膜表面光滑,增加視敏度。但人工淚液不能完全替代天然淚液,且含有防腐劑、穩定劑和其它添加劑,長期使用會對眼睛造成傷害。此外,一些緩釋的人工淚液已應用於臨床,給病人帶來一定方便。
(2)刺激淚液分泌藥物:副作用大,確切作用不明瞭。
(3)病因治療藥:環孢黴素A及其它免疫調節劑、雌激素、抗生素。
(4)其它藥物:維生素A、自體血清、肉毒素。
2、手術治療:效果不確定,存在一定風險。
(1)淚液替代性手術:自體頜下腺移植,效果優於先前的腮腺導管移植,用以替代淚腺的作用。
(2)保存淚液手術:淚管系統阻塞術,以延緩人工淚液和天然淚液的引流,減少淚液用量。但阻塞後淚液產生減少,更新減慢,眼表感覺減弱。另外,還有瞼裂縫合術,避免角膜暴露,減少蒸發。
三、針灸治療的優勢
近年來針灸治療乾眼症的臨床報道日漸增多。針灸能促進淚液的分泌,有效提高淚膜的穩定性。維也納大學眼科研究所的Nepp博士在較大樣本的臨床研究中,採用針刺療法能夠較好地改善乾眼症的症狀和體徵。瑞典哥德堡大學眼科系的博士採用隨機設計的方法評價了針刺治療乾燥性角結膜炎的療效,10次針刺後的3周隨訪中針刺組病人的各種症狀比對照組要好的多,因此作者認為可以把針刺作為該病的常規輔助治療方法、弗吉尼亞聯邦大學的Eliason等人採用單純針刺治療乾眼症,88%患者的乾眼症指數得到明顯改善,50歲以下患者改善的程度更高。
針灸治療乾眼症的優勢:
1、無副作用:藥物的毒副作用及手術的風險均會對眼睛造成傷害,甚至影響全身的生理機能,而針灸治療堪稱綠色療法,治療過程中無不良反應發生。
2、全身調節:針灸治療不僅著眼於局部,還要根據中醫理論及患者症狀進行辨證,標本同治,療效持久。
3、見效快:北京同仁醫院傳統醫學科多年來一直從事針灸治療乾眼症的臨床研究。在治療中,多數患者1~3次即可見效,症狀明顯改善。約10%的患者經1~2療程(10~20次)可臨床治癒。約85%症狀改善顯著,基本不需藥物治療。5%左右患者無效,多存在其它問題,如其它疾病、不良生活方式或工作環境影響等。
實驗研究表明,針刺眼周圍的太陽、攢竹、絲竹空穴可以改善新西蘭兔60%眼分泌試驗的值,形態學研究也表明針刺可能增加淚腺組織的淚液合成和分泌功能。
存在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1、由於乾眼症的特點,多數病人需長期治療。
2、乾眼症受多種因素影響,治癒率低。
3、需綜合治療,針刺、灸法、點刺放血等。
四、針灸治療的行動方案
治療乾眼去除病因同時及早控制症狀及病情發展是關鍵。目的是選擇能有效地控制病程進展、改善視力、恢復正常眼表生理結構的療法。
因此,綜合治療和個體化方案是針灸治療的基本原則。
重視眼局部穴位的解剖學結構:淚腺的感覺神經為三叉神經第一支的眼神經,在眶上裂後方分為三支,一支為淚腺神經,入眶後行於外直肌上外側部。控制淚腺的神經起於延髓網狀結構的上泌涎核,隨面神經的巖大神經,在蝶鍔神經節換元,節後纖維經蝶顎神經達上頜神經,繼經顴顳神經與淚腺神經的交通支至淚腺神經,發揮促使淚腺分泌及擴張局部血管的作用。
穴位選擇:主穴為:瞳子s、睛明、絲竹空
瞳子s穴在目外眥旁,當眶外側緣處。其下有眼輪匝肌,深層為顳肌;在顴眶動、靜脈分佈處;布有顴面神經和顴顳神經,面神經的額顳支。
睛明穴在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穴位深層有內眥動、靜脈,深層上方為眼動、靜脈本幹。分佈著滑車上、下神經,深層為動眼神經和眼神經。
絲竹空穴在眉梢外側凹陷處。穴位深層有眶上神經和顴面神經分佈。眶上神經是三叉神經第一支(眼神經)的分支,經眶上切跡或眶上孔至額部皮下,分佈於額頂部的皮下。顴面神經是三叉神經第二支(上頜神經)的分支,它分佈於頰部皮膚。
在針灸治療的同時也可結合有一定作用的現代醫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