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針灸:以宣肺利氣化痰為法。取手太陰經、背俞穴為主,一般用瀉法,慢性體弱者用補法。
處方:肺俞、風門、列缺、天突。
隨證配穴:外感咳嗽伴發熱配合谷、大椎。內傷咳嗽痰多配豐隆、足三里;氣急、喘、咯血配尺澤、孔最。
天突穴針從氣管前、胸骨柄後刺入,反覆捻轉以加強針感,有降氣、平喘作用,肺俞、風門、列缺均能宣肺降氣,可隨證選穴。針刺肺俞及其鄰近穴,可使氣道阻力減低,通氣功能得到改善。外感咳嗽伴發熱,取合谷、大椎以解表清熱;兼有怕冷,背部FEEC痛者,可在上背部穴加拔火罐。豐隆為治痰之效穴,配足三里以健運脾胃而治痰溼。據報道,針刺足三里後可使通氣量比針刺前增加。氣急作喘,取定喘以利氣平喘;熱傷肺絡,取尺澤、孔最以清洩肺熱而止咯血。
(2)耳針:選穴:支氣管、肺、神門。急性支氣管炎加腎上腺、交感;慢性支氣管炎加脾、腎。
(3)穴位注射:選穴:夾脊頸7~胸6。用維生素B1注射液或胎盤組織液,每穴注射0.5ml,每次取穴1對,由上而下交替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20次為1療程。
(4)埋線:選穴:大椎、肺俞、心俞、膈俞,除大椎外均雙側。隨證取穴:氣喘加定喘,咳嗽加中府透雲門。一般間隔1月埋線1次,總次數根據病情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