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的頭痛類型,是一種發作性的神經血管功能障礙,見於任何年齡。首次發病常在10-30歲之間,女性多於男性。偏頭痛的主要表現是。1.初始頭痛常為一側頭痛,從顳部開始,有脹痛、鑽痛或搏動痛,然後擴展到整個半邊頭或整個頭部,或有頭部下沉感、緊繃感、麻木感,但每次頭痛可限於一側或左右交替出現。發作前可有幻覺和半身不遂的先兆,常伴有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四肢發冷,持續數小時或數天。頭痛程度逐漸加重,彎腰、屈頭或用力時頭痛加重,煩躁不安,怕響聲和強光。2.多在青春期前後發病。呈週期性發作,每次發作的情況相似,發作間期為正常。3.可有家族史,可在壓力、勞累、睡眠不足、月經或某種飲食後發病。
針灸治療的原則是在發作期以控制頭痛為主,在緩解期以預防發作為主。
偏頭痛發作時的針灸治療,主要是通過在身體的近處和遠處取穴,以達到通竅、祛邪、止痛的目的。上述穴位是治療偏頭痛的基本方劑,但在臨床治療中還應結合中醫辨證論治的方法。
治療要以辨證論治為基礎。如肝火旺盛者,加中封、行間、湧泉以平肝潛陽;痰濁擾亂者,加中歸、豐隆、複方、內庭、利膽、太白以運中祛痰;血瘀者,加地榆、血海、少衝、三陰交以活血化淤。
治療經絡的辨證。疼痛以額部為主者,以手足陽明經穴為主,選擇頭廉、頭維、印堂、陽白、合谷、陽溪、曲池、足三里、解溪、內庭。疼痛以頭側為主者,以手足少陽經穴為主,選率谷、風池、太陽、曲鬢、頭項部、外關、中渚、足三里、俠溪;疼痛以頭頸後部為主者,以手足太陽經穴為主。以手足太陽經為主,選取天柱、玉枕、風池、厚朴、後溪、少澤、崑崙、京北、知音;疼痛以頭頂為主者,以督脈、足厥陰、少陰經為主,選取百會、千金、後金、通天、太沖、星馬、湧泉。
上述穴位每次選取5~9個穴位,採用毫針刺入的瀉法,一般不施灸,多用電針,選擇高頻連續波進行中強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