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中醫將遠血分肝胃鬱熱、腸胃瘀滯、腸道溼熱、瘀阻胃絡、脾虛氣陷、脾胃虛寒六型施治,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足見中醫治療遠血療效好,現總結如下:
1、肝胃鬱熱者
表現為便血色暗,胃脘疼痛,口渴口臭,煩躁易怒,噯氣脘脹,舌紅、苔黃,脈弦數。治宜瀉肝清胃止血。方用丹梔逍遙散加味。藥用柴胡、當歸、白朮、茯苓、白芍、甘草、薄荷、丹皮、梔子、側柏葉、白茅根、茜草等。
2、腸胃瘀滯者
表現為胃脘刺痛,便血黑暗,面色無華,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弦澀。治宜活血化瘀,通絡止血。方用少腹逐瘀湯加味。藥用五靈脂、蒲黃、當歸、赤芍、元胡、川芎、沒藥、乾薑、小茴香、肉桂、側柏葉,茜草、三七粉等。
3、腸道溼熱者
表現為便血色鮮紅或暗紅,大便不暢,肛門灼熱或腫痛,或有腹痛,口苦,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熱化溼,涼血止血。方用地榆散加味。藥用地榆、茜草、黃芩、黃連、梔子、黃柏、當歸、大黃、枳實、甘草等。
4、瘀阻胃絡者
表現為吐血色暗,或夾有食物殘渣,胃脘疼痛如刺,固定不移,或肋下有痞塊,面色黎黑,肌膚甲錯,舌質紫暗或邊有瘀點,脈澀。治宜活血化瘀,和絡止血。方用膈下逐瘀湯加味。藥用五靈脂、川芎、丹皮、赤芍、烏藥、延胡索、桃仁、紅花、香附、枳殼、蒲黃等。
5、脾虛氣陷者
表現為大便下血色淡,排便無力,精神疲倦,肛門下墜或脫肛,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治宜補脾益氣攝血。方用補中益氣湯加味。藥用黃芪、黨參、白朮、當歸、陳皮、升麻、柴胡、肉桂、枳實、白芍、地榆等。
6、脾胃虛寒者
表現為大便下血色淡暗,排便無力,精神疲倦,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遲。治宜溫陽健脾、養血止血。方用黃土湯加味。藥用灶心土、制附子、甘草、黃芩、阿膠、熟地、黃芪、黨參、白朮、當歸、白芨等。
此外,不管何種證型,開水沖服雲南白藥或三七粉對治療遠血也有積極療效,常用量均為3g,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