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腸炎是指腸粘膜急性或慢性炎病。腸炎可作為僅侵害小腸的一種獨立疾病,但更常見的是胃、小腸和結腸的廣泛炎症。通常所說的腸炎是包括胃、小腸和結腸炎症的通稱。(1)消化道症狀: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是本病的主要症狀。嘔吐起病急驟,常先有噁心,繼之則嘔吐,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嚴重者可嘔吐膽汁或血性物。腹痛以中上腹為多見,嚴重者可呈陣發性絞痛。腹瀉表現為水樣便,每天數次至數十次不等,伴有惡臭、多為深黃色或帶綠色便,很少帶有膿血,無裡急後重感。
(2)全身症狀:一般全身的症狀輕微,嚴重病人有發熱、失水、酸中毒、休克等症狀,偶可表現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3)體徵方面:早期或輕病例可無任何體徵。查體時可有上腹部或臍周有輕壓痛、腸鳴音常明顯亢進,一般患者的病程短,數天內可好轉自愈
2.結腸炎發病因素
(1)感染因素:尚未發現任何病毒、細菌或病原蟲與本病有何特異性聯繫。此病急性期臨床表現及乙狀結腸鏡檢查,其炎性改變酷似菌痢,但反覆大便培養以及結腸粘膜中未證實有細菌或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故多認為細菌感染不是潰瘍性結腸炎的直接發病原因。但患者腸道菌落計數卻多超過正常人,在有些病員的配偶及病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中均可檢測出淋巴細胞毒素,從大批病例隨訪中,確實發現有0.5%~8.2%的菌痢患者常常演變為本病。另外動物實驗中,若大腸腸道內是無菌的,則往往不能形成潰瘍性結腸炎的動物模型。因此也不能排除腸道細菌在潰瘍性結腸炎發病中的作用。
(2)自身免疫因素:近年來最受重視,研究較深入,據研究事實有以下幾點支持自身免疫發病原因。①臨床常並有自身免疫性疾病。②體液免疫。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種自身抗體,如抗結腸抗體(主要為IgM),其抗原是結腸上皮細胞內的脂多糖,清中還可能含有與結腸上皮細胞抗原起交叉反應的抗大腸桿菌O14?型等抗體。另外,血清中還常含有一種( 或一些)抑制巨噬細胞移行抑制因子。③細胞免疫。患者的淋巴細胞與正常成人或胎兒結腸上皮細胞共同培養,使結腸上皮受損,說明患者的淋巴細胞已被致敏,出現了細胞毒作用。這種細胞毒作用可由大腸桿菌O14、O19?等的菌體中提出的脂多糖,刺激正常人淋巴細胞、激發K細胞而產生。細胞毒作用對本病是重要的致病作用。④免疫複合物存在。患者結腸固有膜中有IgG、補體C3的F及S表型和纖維蛋白的沉積的免疫複合物,血循環中的免疫複合物,很可能是引起腸道外病變的因素。⑤腸壁粘膜局部。常含有大量的IgG細胞,此係T8(抑制性)細胞減少、T?4(輔助性)細胞增多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