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中國古代流傳到現在的養生方法之一,是經過歷代人們研究出來的歷史經驗,從而總結得來的歷史結論,是古代留給現在的養生瑰寶。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刮痧養生的知識,下面看小編的具體介紹吧。
刮痧前你需要先懂點經絡
刮痧和針灸不一樣,刮痧方便實行,操作簡單,很多人在家裡面就可以刮痧養生了。正確的刮痧手法可以治療疾病,預防感冒,肩周炎、頸椎病等症狀都有一定的效果。刮痧不僅可以養生保健,而且還可以治療疾病。若果刮痧操作不當,會耽誤病情。在使用刮痧養生的時候一定要了解一些刮痧的知識才好。
原理:刺激經絡排出“痧毒”
在現代中醫中,刮痧的主要原理是通過刮痧板來刺激經絡穴位,並打開毛孔,排除“痧毒”,達到疏經通絡、排除淤積在體內的毒氣的作用。
“刮痧”這一名詞在中醫典籍中最早出現是在元代,其歷史之悠久可追溯到石器時代,人們患病時,出於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撫摩、捶擊身體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時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緩解。通過長期的實踐與積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這也是“刮痧”療法的雛形。《黃帝內經》中曾將針、砭、灸、藥列為中醫四大獨立療法。到了明代,刮痧療法已在全國範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
效果:能增強免疫力和消炎
正確的刮痧手法可以促進血液的循環、疏通經絡、促進新陳代謝、養顏排毒的功能。現在的醫學認為,刮痧可以促進局部皮膚血液循環、從而毛細血管得到擴張。刮痧的過程就是促進皮膚血管的擴張一直到脈細血管的破裂為止。刮痧本來就是一個消散血液凝聚塊的過程,可以增強免疫力和殺菌消毒的作用。
操作:懂經絡才能刮痧
與其他的中醫外療法一樣,經絡理論是刮痧療法的基礎。只有找準經絡的位置、走向,以正確的方向刮痧,才能很好地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臨床上,將刮痧分為補刮和瀉刮,以及平補平瀉等多種刮法。一般來說,補刮可以提高機體和細胞的興奮度;而瀉刮能夠抑制細胞和機體的活力;平補平瀉是介於兩者之間的刮法。對於以上幾種刮痧法,都有各自的適應症,而且手法、速度、方向都不同,如果沒有選對方法可能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有些人擔心不會刮痧,而影響療效。專家指出,刮痧其實很簡單,並不是像大家所想的那樣需要非常高的技術。技術不重要,但是您得知道怎麼樣刮才是正確的。你或許會問手法不會怎麼辦?這沒關係,只要記住刮痧的時候一定要順著經絡刮這一點就夠了。
刮痧的手法並不重要。手法用不好,頂多是不會出多少痧,另外就是有點痛,不會有其他甚麼問題。而手法好,頂多出痧比較多、不太痛而已。但要是您不懂經絡,刮痧對您來講就有副作用。比如有一種刮痧方法,我就覺得是很有副作用的。
刮痧不順著經絡方向刮,有副作用
有些人刮痧時,橫著刮。就是刮到中間一條以後,馬上往兩邊分著刮,結果全是橫著的。但是看看經絡圖,橫著是沒有經絡走向的,都是順著膀胱經走的,只有這樣刮才會很順暢,這樣刮出來的淤血才可以順著膀胱經及時排出去。而橫向給它分散以後,就沒有排毒的通路可以出去,只是暫時出來,又被吸收進去了,根本沒有循環。所以,刮痧一定要順著經絡刮。
刮痧手法:出不出痧不是取決於手勁
刮的時候要輕輕地刮,出不出痧不在於用多大的勁。大家一定要記住,痧不是您“刮”出來的,而是您體內的氣血推出來的。如果您的氣血不足,就是再使勁刮也不會出痧。如果颳得非常痛,身體就會產生牴觸,往裡收,緊繃著肌肉,這樣較上勁,您的力量就完全是一種內耗了。
所以,刮痧一定要舒其所欲發,勿強開其所閉,痧想從這兒出來,您就順勢刮一下,被刮的人感到很輕鬆,還希望您再使點勁,這樣才會非常舒服,就跟撓癢癢一樣,這時多刮幾下,痧就很容易出來了。
結語:通過上文小編寫的中醫刮痧的知識,經絡貫穿身體的每一部分,刮痧與經絡息息相關。刮痧幾乎沒有副作用,刮痧經絡可以緩解人們的疲勞,治療疾病等功能。若果你的小夥伴好不知道抓緊告訴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