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蟲的成蟲形似蚯蚓,寄生在人體小腸內併產卵,雌蟲每天可產卵達20萬個,蟲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之分。自糞便排出的受精卵,在適宜的條件下經3周即發育成感染性蟲卵,這種蟲卵能在土壤中生存5年。人如果吃了帶有成熟蟲卵的食物即可得病。小兒由於喜歡玩土,手上可能沾有蛔蟲卵,如果飯前不洗手,蛔蟲卵即可以通過手而被吞入胃內,所以兒童更易得蛔蟲病。
一、蛔蟲病病因病機
蛔蟲病是由於誤食沾有蛔蟲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潔之物而引起的。蛔蟲寄生在小腸內,擾亂脾胃氣機,吸食水谷精微。由於蛔蟲具有喜溫,惡寒怕熱,性動好竄,善於鑽孔的特性,故當人體脾胃功能失調,或有全身發熱性疾患時,蛔蟲即易在腹中亂竄而引起多種病症。若蛔蟲鑽人膽道、闌門,或蛔蟲數量較多,在腸中纏結成團,則出現多種病變及症狀。
如蛔蟲上竄人胃,使胃失和降,引起噁心、嘔吐、吐蛔,甚或蟲從口鼻而出,鑽人膽道,使肝氣閉鬱、膽氣不行,脘腹劇痛而形成蛔厥,鑽人闌門,使氣滯血瘀,肉腐血敗,則形成腸癰,蛔蟲數量多時,纏結成團,阻塞腸中,使傳化不行,腑氣不通而形成蛔蟲性腸梗阻。
二、蛔蟲病發病機制
1、幼蟲致病
蛔蟲幼蟲在體內移行過程中對腸、肝、肺、微血管及淋巴組織可引起機械性損傷,或因抗原抗體反應、代謝產物或幼蟲死亡均可產生炎症反應。幼蟲大量移行於肺,可損傷肺微血管引起出血、水腫,肺泡及細支氣管周圍大量嗜酸性粒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浸潤。嚴重感染者肺部病變可融合成斑片狀,支氣管黏膜炎性滲出與分泌物增多。也可發生支氣管痙攣,細支氣管和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內可見幼蟲。
2、成蟲致病
蛔蟲成蟲寄生在小腸內,以空腸與迴腸上段為主。蛔蟲可產生溶血素、過敏素、內分泌毒素、神經毒素等多種毒素,加上機械性或化學性刺激,蟲體分泌消化物質的附著及損傷腸黏膜等,引起局部黏膜上皮細胞脫落或輕度炎症反應。臨床可出現間歇性臍周疼痛、消化不良、嘔吐、腹瀉或便秘等胃腸功能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