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尿路感染、降低複發率的重要環節,在尿路感染的發病率和複發率並未因新型高效抗菌素的不斷問世而降低的情況下,多飲水,勤排尿,注意休息,增加營養更為必要。
注意休息。急性感染期,病人尿路刺激症狀明顯,或伴發熱,應臥床休息,待體溫恢復正常後可下床活動。一般急性單純性膀胱炎休息3~5天,腎盂腎炎休息7~10天,症狀消失的可恢復工作。慢性患者亦應根據病情適當地休息,防止過度疲勞後,機體免疫力低下而造成再感染。
飲食與飲水。根據病人身體情況,給予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高熱、消化道症狀明顯者應靜脈補液以保證足夠熱量。增加飲水量,保證體液平衡並排出足夠尿量,每日尿量應該在1500ml以上,必要時靜脈輸液以補充水液。入液多排尿多,使尿路得到沖洗,促進細菌及炎性分泌物加速排出,而且可以降低腎髓質及乳頭部的高滲狀態,不利於細菌的生長繁殖。
對症治療。診斷明確,選用適當的抗菌藥物後,對高熱、頭痛、腰痛、便秘等症給予對症處理,如給予清熱鎮痛,通便緩瀉藥。小腹有痙攣性疼痛時可給予阿托品、普魯本辛等抗膽鹼藥物解痙止痛;鹼性藥物,如碳酸氫鈉、枸櫞酸鈉等,也能減輕尿路刺激症狀。對貧血、體弱的慢性患者可考慮小量多次輸血,以糾正貧血,改善機體狀態。
尿路感染可引起尿液的異常改變,常見的有細菌尿、膿尿、血尿和氣尿等。
細菌尿細菌尿即尿中存在細菌。多數婦女陰道前庭部及尿道口內1~2釐米處有來自直腸的潛在致病菌,排尿時,可將細菌混於尿中;性交或導尿時,易將尿道內細菌帶入膀胱,引起感染。非特異性感染的致病菌70%~80%為革蘭氏陰性桿菌,包括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副大腸桿菌、產氣桿菌與綠膿桿菌。其餘 20%致病菌為革蘭氏陽性球菌感染,包括葡萄球菌、鏈球菌等。
膿尿膿尿即尿中有膿細胞。常見原因有特異性感染與非特異性感染兩類。非特異性感染包括腎盂腎炎、腎積膿、周圍膿腫破潰與腎臟相通、膀胱炎、尿道炎及附件器官炎症(如盆腔膿腫、前列腺炎或膿腫)。常見細菌有大腸桿菌、變形桿菌、葡萄球菌等。其它感染,如支原體、真菌、滴蟲、皰疹病毒也可見到。特異性感染主要為結核病與淋病。此外,泌尿系腫瘤、結石、損傷、前列腺增生、神經原性膀胱、尿道狹窄及泌尿系先天性異常等繼發感染或造成梗阻均可引起膿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