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劍說來容易做起來難,各種吸入性過敏原無孔不入,如要徹底擺脫,多數要更換居住地域,另謀他所。常人難以辦到,這就需要請出第二劍:治療過敏的藥物。過敏鼻炎的藥物也分幾大類,有抗組胺藥物如新一代的地氯雷他啶、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近些年也有抗組胺的鼻噴劑出現;白三烯受體的拮抗劑,孟魯斯特。糖皮質激素鼻噴劑如布地奈德、丙酸佛替卡松、糠酸莫米松鼻噴劑等,鼻噴激素幾乎所有的藥效都集中在鼻腔,全身吸收極少,以成為治療中、重度變應性鼻炎的首選藥物,只是對於“激素”二次莫名的恐懼,使得此類藥物遠遠沒有得到國人的認知。這第二劍應用最廣,但缺點也很明顯,使用藥物就有效,停藥,過敏症狀就會捲土重來。
最後一劍:特異性過敏原免疫治療(俗稱脫敏治療)
“第二劍”只能控制過敏症狀而無法根除,唯一有可能在停止治療後依然能控制症狀的治療方法就是這第三劍“脫敏治療”。尤其是在兒童,通過脫敏治療來控制過敏性鼻炎可以減少成年後出現哮喘的風險。但是免疫治療缺點是治療的週期較長,注射性脫敏一般都要堅持兩年以上。治療過程中有激發重度過敏反應的風險。早期的免疫治療是通過注射完成,能堅持下來確實有難度。目前已有針對塵蟎的口服免疫治療藥物-塵蟎滴劑投入的臨床使用,希望將來能有更多類型口服免疫治療藥物被研發出來。
過敏性鼻炎並非絕症,只是根治的“第一劍”和“第三劍”成本比較高,國外的病友通過更換居住地區或居住城市的方法對於絕大多數國人來說只能望“劍”興嘆;“脫敏”由於療程太長,很難堅持。而這第二劍過正規醫生的“訓練調教”,對於大部分過敏性鼻炎的患者是可行的。相比更多的“絕症”來說,過敏性鼻炎,其實已經很溫柔了,只是沒有耍好這“三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