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10-30 12:34

  1、與胃粘膜受損害的程度及範圍有關。胃炎時胃酸最大分泌量輕度降低,萎縮性胃炎時可明顯下降,嚴重者可無酸。部分胃潰瘍病人胃酸分泌也可降低,其降低的部分原因可能是這種病人胃粘膜結構有缺陷,使氫離子自胃反向彌散入粘膜;加外的原因是胃潰瘍病有壁細胞群較少,常伴有萎縮性胃炎。

  2、胃癌時胃酸分泌減少或缺陷,但胃酸測定鑑別良性潰瘍或胃癌意義不大,尤其是現在可以用內窺鏡直接觀察並可取活體組織做病理學檢查,胃酸測定的價值就大為降低了。

  3、胃酸減少還可見於惡性貧血,成人惡性貧血患者其胃酸分泌多下降,刺激前後胃液PH值均可能在6以上。胃泌素刺激後如胃液PH>7為真正胃酸缺乏,PH3.7-7為胃酸過低。當基礎胃酸分泌量與最大胃酸分泌量都降低時測定胃液PH值也有一定意義。

  慢性胃炎的病因和發病機理尚未完全闡明,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急性胃炎的遺患 急性胃炎後,胃粘膜病變持久不愈或反覆發作,均可形成慢性胃炎。

  2、刺激性食物和藥物 長期服用對胃粘膜有強烈刺激的飲食及藥物,如濃茶、烈酒、辛辣或水楊酸鹽類藥物,或食時不充分咀嚼,粗糙食物反覆損傷胃粘膜、或過度吸菸,菸草酸直接作用於胃粘膜所致。

  3、十二指腸液的反流 研究發現慢性胃炎患者因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常引起膽汁反流,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致病因素。胰液中的磷脂與膽汁和胰消化酶一起,能溶解粘液,並破壞胃粘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彌散入粘膜,進一步引起損傷。由此引起的慢性胃炎主要在胃竇部。胃一空腸吻合術患者因膽汁返流而致胃炎者十分常見。消化性潰瘍患者幾乎均伴有慢性胃竇炎,可能與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有關。菸草中的尼古丁能使幽門括約肌鬆弛,故長期吸菸者可助長膽汁反流而造成胃竇炎。

  4、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的改變在慢性胃炎的發病上已普遍受到重視,萎縮性胃炎,特別是胃體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縮粘膜內可找到壁細胞抗體;胃萎縮伴惡性貧血患者血液中發現有內因子抗體,說明自身免疫反應可能是某些慢性胃炎的有關病因。但胃炎的發病過程中是否有免疫因素參與,尚無定論。此外,萎縮性胃炎的胃粘膜有瀰漫的淋巴細胞浸潤,體外淋巴母細胞轉化試驗和白細胞移動抑制試驗異常,提示細胞免疫反應在萎縮性胃炎的發生上可能有重要意義。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慢性甲狀腺炎、甲狀腺機能減退或亢進、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均可伴有慢性胃炎,提示本病可能與免疫反應有關。

  5、感染因素 1983年Warren和Marshall發現慢性胃炎患者在胃竇粘液層接近上皮細胞表面有大量幽門螺旋桿菌(campylobacter pylori)存在,其陽性率高達50-80%,有報道此菌並不見於正常胃粘膜。凡該菌定居之處均見胃粘膜炎細胞浸潤,且炎症程度與細菌數量成正相關。電鏡也見與細菌相連的上皮細胞表面微突數減少或變鈍。病人血中和胃粘膜中也可找到抗螺旋桿菌抗體。用抗生素治療後,症狀和組織學變化可改善甚或消失,因此認為,此菌可能參與慢性胃炎之發病。但目前尚難肯定。

  慢性胃炎誘因:

  1、精神因素。過度的精神刺激、憂鬱以及其它精神因素反覆作用於大腦皮質,造成大腦皮質功能失調,導致胃壁血管的痙攣性收縮,胃粘膜發生炎症或潰瘍。

  2、細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由於鼻、口腔、咽喉等部位感染病灶的細菌或毒素不斷地被吞入胃內;或胃內缺乏胃酸,細菌易在胃內繁殖,長期作用而引起慢性胃炎。

  3、長期服用對胃有刺激的藥物、食物及進食粗糙食物或吸菸等。這些因素反覆作用於胃粘膜,使其充血水腫。

  4、胃粘膜長期淤血缺氧。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門脈高壓症的病人,胃粘膜長期處於淤血、缺氧,引起營養障礙導致胃炎。

  5、急性胃炎如治療不當,遷延不愈可轉變為慢性胃炎。

  6、胃酸缺乏,細菌容易在胃內繁殖,也可造成慢性胃炎。

  7、營養缺乏,內分泌功能障礙、免疫功能異常,可引起慢性胃炎。

  8、消化道彎曲桿菌感染等都可能是慢性胃炎的發病因素。

胃酸的原因相關文章
當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遭受著胃病的困擾,比如胃酸過多,那麼引起胃酸過多的原因有哪些呢? 1、工作壓力過大,導致過度勞累,精神緊張,大腦皮質功能紊亂,胃酸分泌的神經就會出現紊亂,從而引起胃酸分泌過多,情緒多變也會導致胃酸過多。 2、飲食習慣不合理,比如吃肉太多,吃油太多都會引起胃酸分泌失常。 3、胃酸過多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比如膽囊炎、迷走神經障礙、血液中氯的新陳代謝失常等。 4、生活方式不健康
發布於 2024-09-17 08:45
0評論
1、壁細胞的反應性增高或總數增多。即使壁細胞總數正常,也可因高胃酸分泌損傷粘膜。 2、如果十二指腸粘膜釋放某些激素的功能減退時,也可導致胃酸及胃泌素的分泌增高。 3、遺傳因素--雖然說胃酸分泌不是直接歸類於遺傳病,但是遺傳因素可以導致體質的不同,不同體質胃酸分泌的水平是不一致的。因此說,遺傳因素對胃酸過多的影響不容忽視; 4、胃粘膜壁細胞長期遭受刺激、興奮如: ①副交感神經長時間興奮而持續產生乙
發布於 2024-11-09 00:13
0評論
胃內胃蛋白酶元(Pepsinogen)必須先被胃酸活化,轉變成胃蛋白酶(Pepsin)及副胃蛋白酶(Parapepsin)。胃蛋白酶元最適當的致活pH值約是2.0,若pH值由7.0降至2.0,其氫離子濃度增加約50倍,在如此高的酸濃度下,胃蛋白酶才會被致活,再將蛋白質消化分解。另外在腸道胰液消化蛋白質系統中的羧肽酶原(procarboxypeptidase)要轉化成能消化蛋白質的羧肽酶(carb
發布於 2024-09-17 08:32
0評論
減少酸性食物攝入,適量增加鹼性食物。胃酸,顧名思義是胃部酸性強,因此要減少酸性食物的攝入而增加鹼性食物來中和。通常鹼性的食物有:豆腐、胡蘿蔔、牛奶、豆類等。 每天喝茶維持酸鹼平衡。茶是維持人體酸性和鹼性平衡的一個好幫手,有胃酸症狀的患者可以通過連續幾天喝茶得到有效的改善。 適時飲水稀釋胃酸。由胃酸過多而引起的不適可以通過多飲水來稀釋。一般情況下,最佳的飲食時間為早晨起床時空腹飲水,以及餐前1小時
發布於 2024-09-12 23:44
0評論
1、合理飲食 進食勿過飽,以免使胃內壓力升高,橫膈上抬。要少食多餐,放慢吃飯的速度,細嚼慢嚥。 特別是晚餐更忌過飽和過晚,最好在睡前2~3小時內進食,這樣你才有足夠的時間來消化食物。 避免引起胃腸不適的食物和飲料,這通常包括:碳酸飲料,酒(無論如何,懷孕期間你都不能喝酒),咖啡因,巧克力,酸性食物(包括柑橘類水果和果汁、西紅柿、芥末和醋等),肉類熟食,薄荷類食品,辛辣、味重、油炸或脂肪含量高的食
發布於 2024-09-17 08:38
0評論
針對引起胃酸缺乏的原因進行治療。胃酸缺乏或無酸者可給予1%稀鹽酸或胃蛋白酶合劑,伴有消化不良者可加用胰酶片、多酶片等助消化藥。胃粘膜活檢發現幽門螺桿菌者加服抗菌素,如鏈黴素、四環素、土黴素、慶大黴素、痢特靈、卡那黴素、新黴素等。猴頭菌片含多糖、多肽類物質可以應用,也可用生胃酮。 大部分淺表性胃炎可逆轉,少部分可轉為萎縮性。萎縮胃炎隨年齡逐漸加重,但輕症亦可逆轉。因此,對慢性胃炎治療應及早從淺表
發布於 2024-10-30 12:27
0評論
NO1飲食不均衡:過甜、過鹹、過辣、過酸、過冷、過燙的食物都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所以在日常的飲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均衡飲食 NO2不易消化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例如辣椒、洋蔥、巧克力等食物,由於剩餘的糖分在胃腸道里發酵,也很容易誘發胃酸,產生胃酸過多。 NO3進餐不定時:如果不定時進餐,還經常食用零食,也可能會刺激胃酸增加;另外如果吃得太飽,也會刺激胃竇引起胃酸分泌增多。 NO4腸胃疾病:慢性胃炎
發布於 2024-09-13 07:39
0評論
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及原理 長期高胃酸引起腹脹、腹痛(有的肌肉疼痛、有的燒心、有的嘔血、有的黑便等)是各種慢性胃炎的表現形式。 西醫抑制胃酸分泌藥物按照其作用機制分: 1、H2受體阻斷藥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2、H+-K+-ATP酶抑制藥如奧美拉唑; 3、M膽鹼受體阻斷抑制胃酸分泌藥如哌侖西平等;它們都能夠根據胃酸分泌的不同環節,抑制胃酸分泌而用於治療消化性潰瘍病。從臨床統計看,這些方法
發布於 2023-10-17 22:37
0評論
胃酸分泌過多導致的胃酸過多症狀有 1.反酸 胃內酸性內容物反流造成的,經常是因為胃酸分泌過多引起的,多數是常見於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和慢性胃炎。 2.燒心 胃內酸性內容物反流,刺激食管黏膜產生胸骨以後的灼熱感,多數是常見於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和慢性胃炎。 3.燒心(胃灼熱) 胃酸分泌過多時喝牛奶或豆漿不好,牛奶和豆漿雖能一時稀釋胃酸,但其所含鈣的蛋白質反會刺激胃酸分泌,故不宜
發布於 2024-10-02 20:10
0評論
1.引發慢性胃炎:胃酸增加,胃黏膜受損,就會出現水腫、出血,引發慢性胃炎。 2.引發胃潰瘍:胃酸的過多會導致胃黏膜被胃酸給消化腐蝕掉,造成胃、腸的穿孔(就是我們常說的胃腸潰瘍)。 3.引發反流性食道炎:主要是由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刺激食管黏膜而引起的炎症。 4.引發十二指腸潰瘍:胃酸過多在胃內發生腐蝕作用,會出現吞酸,反胃,吐酸的現象,甚至造成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的嚴重後果,是不可忽略的。
發布於 2024-10-02 20:2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