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超聲或CT檢查發現的膽囊息肉或膽囊息肉樣變是影像學檢查下的稱呼,具體膽囊息肉是好是壞影像學檢查可以大致判斷,但病理檢查才能準確判斷。目前評估膽囊息肉按病理分類分為非腫瘤性病變(假性息肉)與腫瘤性病變(真性息肉)兩大類,其中真性息肉又有良惡性之分。
第一類:膽固醇性息肉(佔50%),又稱它為假性息肉。迄今未發現有癌變的報導。它外觀呈桑葚狀,脆而易碎,蒂細如棉線,極易脫落,多在1cm以內,以多發為主,位於膽囊體部。大多數膽固醇性息肉病人沒有症狀或者症狀輕微,而膽囊功能良好,故可以每3-6月定期B超複查,觀察其大小變化。如果有明顯症狀或者短期內增大明顯時才考慮手術治療。
第二類:良性非膽固醇性息肉(佔40%),又稱為真性息肉。主要是指:膽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樣增生,其中腺瘤是公認的癌前病變,癌變率在10%左右,腺肌增生症也有潛在癌變危險。因此,這類病變應該行預防性膽囊切除,首選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第三類:息肉型早期膽囊癌(約佔10%)。目前對於混雜在膽囊息肉中的息肉型早期膽囊癌主要靠B超來偵別。必要時加作增強CT。癌性息肉的B超特徵為:大於1cm(88%);單發(82%);多位於膽囊頸部(70%);約有50%伴有膽囊結石;病變回聲強度以中低迴聲為主。這類息肉就是那一小撮很容易癌變的膽囊息肉,一旦懷疑此類病變時,應限期行根治性膽囊切除。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可以這樣簡單理解:膽囊息肉有真假之分。假性息肉是不會癌變的,可以觀察;而真性息肉有癌變的可能性,建議行預防性將膽囊切除,這樣就可以減少膽囊癌的發生。如何判斷息肉的真假就尤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