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DC統計,2014年我國狂犬病死亡的人數是854例,2013年是1128例。很多網友最關心的是,哪些接觸需要接種疫苗?
狂犬病又稱恐水症、瘋狗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獸共患急性傳染病,病死率幾乎高達100%。某些國家或地區或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如日、澳等海島國家)或由於採用了嚴格的防護措施,已無狂犬病或鮮有發生。但在非洲、亞洲及拉丁美洲,狂犬病疫情仍相對嚴重。
2010年調查顯示,全球每年狂犬病死亡人數約為26400至61000之間,亞洲狂犬病死亡病例數居全球首位,中國屬狂犬病高發國家,我國每年人用疫苗總量及狂犬病的發病與死亡數僅次於印度,居全球第二位。
歷史上,我國是世界上記載本病最早的國家之一。春秋時期的《左轉》中記載了襄公十七年,國人追逐瘋狗的紀錄。西漢淮南王劉安等編撰的《淮南子?汜論訓》中也有“因狗之驚,以殺子陽”的記載,這是我國曆史上被狂犬咬傷致死的最早病例記載。
在自然條件下,主要的易感動物是犬科、貓科、鼬科、浣熊科、齧齒類和翼手類動物,如狗、貓、狐狸、狼、豺、豹、浣熊、B、鼬、蝙蝠等。在亞洲、非洲等狂犬病流行嚴重的國家,犬和貓是最為常見的傳播動物,全球有90%以上的狂犬病病例是由感染病毒的狗引起。我國的狂犬病病例中絕大部分為狗或貓引起,尤以狗最多。烏龜和蛇等冷血動物不傳播狂犬病病毒,未見雞和鳥傳播狂犬病病毒的報道,被鳥類或雞咬傷或抓傷後不需狂犬病暴露處置,但要進行傷口處置。
WHO對於暴露於疑似/確診狂犬病動物的病人推薦的急救程序包括:立即徹底沖洗並用肥皂水、洗滌劑、碘伏或其他有殺病毒活性的物質清洗傷口;之後再根據受傷的嚴重程度分級,採取不同的處理措施。
I 級:接觸或餵養動物,完好的皮膚與狂犬病動物或人的分泌物或排洩物接觸,不需要預防。
II 級:輕咬裸露皮膚,無出血的輕微抓搔或擦傷,需要對傷口進行處理,同時應儘快注射疫苗。
III 級:單個或多個貫穿皮膚的咬傷或抓傷,破損的皮膚被舔,或粘膜被動物體液汙染,則應立即處理傷口,注射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接種狂犬病疫苗。
當然,暴露後最重要的預防措施是傷口處理,其次才是疫苗接種,必須儘快完成。推薦的方案暴露5劑和4劑兩種方案,5劑方案是第0,3,7,14,28天各接種一劑,第0天就是第一次接種疫苗時間。4劑方案是0,7,21,三次,但是第一次注射兩劑疫苗。
WHO 推薦滅活狂犬病疫苗。全世界已經有數百萬人在暴露後或者暴露前接種了這種疫苗,充分證明力安全性額有效性。
國外報道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注射部位出現輕微短暫的紅疹、疼痛或腫脹,尤其是在皮內加強接種之後;約10%的疫苗接種人群還可出現輕微的全身不良反應,例如短暫的發熱、頭痛、眩暈及胃腸症狀等。嚴重的不良反應非常少,包括Guille-Barre綜合徵和過敏反應。而我國疫苗接種不良反應以發熱最為常見。研究還發現,疫苗接種後不良反應的發生與年齡、疫苗接種程序、傷口級別、致傷動物種類等有關。2-1-1接種程序、低齡、II級傷口及因貓致傷的接種人群不良反應明顯升高。提示接種者免疫應答能力、疫苗劑量等均可能是影響疫苗安全性及耐受性的重要因素。
理論上,按照程序全程接種了疫苗,由於免疫記憶的存在,終身都可以有保護作用,但是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疾控的要求,再次暴露後仍需要醫生重新評估是否再次接種疫苗加強免疫。
總得來說,只要是皮膚不完整了,接觸疑似或者確診的病犬都應該接種疫苗。這就回答了開頭第一個問題,但是,難就難在甚麼甚麼樣的狗是疑似或者確診的狂犬病狗?確診容易理解,疑似呢?家養的健康犬呢?
關於健康犬能否傳播狂犬病國際上至少已爭論了50多年。在過去10多年中,我國有研究者在外觀健康犬的腦組織中檢測或分離到狂犬病毒,也認為健康犬能傳播狂犬病毒,這一觀點對受犬傷害的人影響很大。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狂犬病專家諮詢會技術報告稱,“傷人的犬或貓在暴露發生後至少10天保持健康,就可以終止人暴露後的預防處理措施”。 國外有研究表明,犬在出現狂犬病臨床症狀前3天的唾液中可以檢測到狂犬病毒;75%的犬患狂犬病後僅存活4天,所有的患狂犬病犬在出現臨床症狀的10天內死亡。因此,在被犬類動物傷害後需要及時到犬傷門診進行暴露後的正確預防處理。但人若暴露10天后,攻擊犬隻仍健康無異常現象,則可相信人感染狂犬病毒的幾率幾乎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