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術中子宮出血:術中出血超過200ml稱為流產出血。妊娠月份大,宮頸條件差因此用的吸管小胎囊剝離慢;人工流產次數多或哺乳期,子宮收縮不良等情況下容易發生出血,應迅速清除剩餘組織,如果已經完全乾淨,應停止吸宮,應用縮宮素,同時按摩子宮,加強宮縮。如出血量多,需開放靜脈補液,及時輸血。
2) 人工流產綜合症:手術刺激宮頸和子宮致迷走神經興奮,手術中受術者出現心動過緩,心率紊亂、血壓下降、面色蒼白、出汗、頭暈、噁心、嘔吐、胸悶、甚至暈厥抽搐。精神緊張、懼怕手術者更容易發生。
子宮除接受植物性神經(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支配以外,還有豐富的感覺神經分佈,子宮頸部的神經末梢又更為敏感。人流術中,由於子宮頸被牽拉、擴張以及負壓、吸管對宮壁的影響,從而刺激了分佈在這些區域的神經末梢。絕大部分受術者通過神經系統的自身調節,能夠耐受人流術中的這些機械刺激,但也有少數人由於植物神經穩定性較差,迷走神經自身反射增強,使體內釋放出大量的乙酰膽鹼,促使冠狀動脈痙攣,心肌收縮力減弱,心臟排血量減少,從而出現了上述一系列的表現。這時經過適當處理不會對病人構成威脅,也不留下後遺症。因此術前充分解除受術者的顧慮,術中輕柔操作及術前應用能夠擴張宮頸的藥物等十分重要。
3) 子宮穿孔:較少見的併發症。穿孔可以是探針、擴宮器、吸管、刮匙、吸管或者卵圓鉗造成。為子宮壁全層損傷,致使宮腔與腹腔,或其他臟器相通。 子宮穿孔在女性生殖道器械損傷中最為常見。宮內發生率在0.05%-0.88%,一般發生在子宮峽部宮頸宮體交界處或者宮角。亦可穿入闊韌帶、膀胱後壁、腸袢,甚至拉出大網膜等,導致內出血、闊韌帶內血腫及繼發性腹膜炎。必須及時診斷處理,以免發生嚴重後果。
一般發生於子宮過度傾曲、哺乳期及長期服用避孕藥的婦女;剖宮產後的瘢痕子宮,尤其是術後有感染者;雙子宮單宮頸,往往在子宮分叉處穿孔;反覆多次人工流產病例或2次人流間隔時間短的婦女。
穿孔的危險信號: 突發的劇烈腹痛、出汗或者休克;探針進入宮腔的深度與孕周或者盆腔檢查的子宮大小不符;擴宮時阻力大或者突然變鬆;手術操作中有落空感或無底感;手術中發現器械超過原有深度;吸宮時感覺空虛或滑但吸不出組織物;術中子宮位置忽然發生變化;吸出或鉗夾出異常組織; 術中有固定痛點,牽引時疼痛加劇;術後劇烈腹痛,有腹膜刺激症狀。
一旦穿孔需馬上停止手術。根據具體情況做全面分析。酌情B超監測下繼續手術或保守治療1周後再行手術,可疑損傷腹腔內其他臟器時則需開腹探查或腹腔鏡探查,並在其監測下刮宮或修補。
4)漏吸或吸空:確定為宮內妊娠而未吸出胚胎及胎盤絨毛,以致妊娠繼續發展者稱為漏吸。可能因子宮過度屈曲或畸形、胎囊過小、手術操作失誤等造成。因此人工流產不是時間越早做越好。吸空則指非妊娠誤以為妊娠而吸宮。對於吸空病例應警惕宮外孕。
5)羊水栓塞:多發生於孕10周以上的鉗刮術。極少見。
2.術後近期併發症
1)吸宮不全:為常見併發症,指人工流產後有部分胚胎或絨毛組織殘留宮腔。一般術後出血超過15天或仍有早孕反應應引起重視,B超及血HCG有助於診斷,應行清宮術,術後抗生素預防感染;
2)感染:指人工流產2周內,發生生殖器官炎症,開始為子宮內膜炎,治療不及時可以影響子宮肌層、附件、腹膜、甚至敗血症。多因吸宮不全、流血時間長或過早性交引起,也可因體內原有病灶未徹底治療,或手術感染所致。
多表現為下腹痛、不規則出血、白帶混濁、體溫升高。應積極抗生素治療。
3)宮腔積血:多發生於孕周偏大、孕10周以上的鉗刮。術後子宮收縮差,宮腔內凝血塊排出困難而積存於宮腔。
表現為術後仍有腹痛,出血,子宮增大、張力大,觸痛明顯。確診後需馬上二次吸宮。因此應及時發現妊娠,儘量在10周前終止妊娠。手術操作時候要常規擴張宮頸口,以免術後宮口過緊,不利於宮腔內血流出。
4)宮頸管或宮腔粘連:人工流產術後閉經或者經量明顯減少、有時伴週期性下腹痛人工週期治療無月經,或者子宮增大積血,應考慮宮頸或宮腔粘連。反覆多次人工流產或刮宮,特別是伴感染時更易發生。如果為宮頸粘連,經擴宮後流出陳舊積血就好明顯好轉。如果為宮腔粘連,需要宮腔鏡下分離粘連,術後放置宮內節育器及服用雌激素預防再次粘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