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石容易吸附細菌或毒素。加上牙石本身的局部刺激,可使牙齦紅腫出血發炎。由於齦下牙石刺激及附著物產生的毒素,可使牙齦內側發生潰瘍,不易癒合,致使牙齦出血、口臭和牙周感染加重。因此,牙石是牙周炎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牙石堆積,就要去醫院潔石,一般每隔半年至一年清除一次牙石為宜;牙結石附著在牙齒上,影響美觀,也影響鑲牙修復的效果,有了牙結石,活動假牙(又稱可摘義齒)就會與牙面不密合,容易導致食物殘屑積存在假牙上,引起口腔發炎。所以結石較多的人,鑲牙前也要去潔牙。
潔牙後如不注意,牙石又會很快形成,所以潔牙後要繼續防治。注意正確的刷牙方法,有助於減少牙石的形成;潔牙後,過了一段時間局部仍會流血,則要請牙醫小心檢查是否已有牙周病或牙齦深部尚有殘餘的牙結石存在。
洗牙前後
有些人說自己的牙齒原來並不鬆動,但潔牙後感覺到牙齒比以前鬆動了,認為潔牙會使牙齒變鬆。這是一種誤解。其實牙齒原來就鬆動,只不過由於結石太厚,將鬆動牙齒包繞,病人感覺鬆動不明顯罷了,等牙齒鬆動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與結石一起自動脫落。所以通過潔牙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治療,避免牙齒鬆動脫落。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受經濟利益的驅動,也沒有經過系統正規的學習培訓,就開設所謂“洗牙店”,技術水平和器械消毒措施都不符合要求。不能達到潔牙的目的,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所以,如果需要潔牙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和診所。
在口腔科日常門診中,常有老年人因牙齦出血或口臭來就診。經檢查,確定發生這些症狀的原因主要是牙結石。大部老年人都有程度不同的牙結石。牙結石是附著在牙齒表面的硬性斑塊,其外形似黃色幹石灰塊,較堅硬,易使牙齦出血。牙結石大多位於不易清潔的牙面上,如下前牙舌面、上磨牙頰面。引起牙結石的原因很多,如炎症、損傷、不良衛生習慣、個體差異(唾液PH值高者易發生牙結石)等。
沉積在齦緣或齦溝內的結石,對牙齦造成持續性的刺激和壓迫,使牙齦組織發生局部營養障礙,抗菌能力降低,牙齦易出現炎症、出血、萎縮,嚴重時可引發牙周膿腫、牙齒鬆動、脫落,破壞牙列完整,妨礙咀嚼功能,加重消化道負擔,影響機體健康。
預防牙結石主要是保持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後漱口,多喝開水。有少量牙結石者,可以對著鏡子用小刮匙或其他金屬器具小心剔除;結石較多,或位於難以剔除部位者應到口腔科“洗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