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直腸瘻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腸,故常被稱為肛瘻,是指肛門周圍的肉芽腫性管道,由內口、瘻管、外口三部分組成。內口常位於直腸下部或肛管,多為一個;外口在肛周皮膚上,可為一個或多個,經久不愈或間歇性反覆發作,是常見的直腸肛管疾病之一,發病率僅次於痔,任何年齡都可發病,多見於青壯年男性,可能與男性的性激素靶器官之一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有關。
大部分肛瘻由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引起,因此內口多在齒狀線上肛竇處,膿腫自行破潰或切開引流處形成外口,位於肛周皮膚上。由於外口生長較快,膿腫常假性癒合,導致膿腫反覆發作破潰或切開,形成多個瘻管和外口,使單純性肛瘻成為複雜性肛瘻。瘻管由反應性的緻密纖維組織包繞,近管腔處為炎性肉芽組織,後期腔內可上皮化。肛瘻多為一般化膿性感染所致,少數為結核性感染。其他特異性感染如潰瘍性結腸炎、Crohn病等特異性炎症、惡性腫瘤、肛管外傷感染也可引起肛瘻,但較為少見。由於主要症狀是從肛門周圍皮膚上的瘡口內不斷地向外流膿和膿血,就像破房子經常漏水一樣,我們的祖先就把這種病命名為“瘻”。專家總結說,肛瘻發作一般有如下症狀:
1. 流膿。肛瘻的初期流膿較多,色黃而稠,糞臭味重。久之,膿液逐漸減少,時有時無,稀淡如水,如果過於疲勞,則膿液增多,可有糞便流出。有時瘻管外口可暫時封閉,但不久病人又會出現發燒、局部腫痛,封閉的外口可再度穿破,待膿液流出後症狀才逐漸消失。
2. 疼痛。肛瘻暢通時一般無疼痛感,僅有局部墜脹感,但也有因內口較大,糞便流入管道而引起疼痛,尤其是排便或有炎症時疼痛加劇。
3. 瘙癢。因膿液不斷刺激肛門周圍皮膚可引起肛周瘙癢症,也可伴發肛周溼疹。
4. 全身症狀。急性炎症期或慢性複雜性肛瘻,可伴有全身症狀,如發熱、貧血、消瘦和食慾不振等。
首先要清淡飲食,吃一些流質食物,易消化,應食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如青菜、竹筍等。少食魚、蝦、蟹等發物及油煎燻烤的食物;宜多食清淡易於消化的食物以及新鮮水果和新鮮蔬菜。
休息
必須休息,避免過勞,休息對減輕術後出血及肛門局部症狀十分重要,因此我們建議患者適當休息。
保持清潔
注意肛門部的清潔衛生,堅持便後坐浴。還要保持肛門周圍清潔,術後創口應嚴格按照外科護理常規每天換藥,7-9天拆線;否則創口感染、延期癒合。
鍛鍊
堅持肛門功能鍛鍊,提肛是一種既簡便、又實用的肛門功能鍛鍊方法,具有預防和治療肛門疾病的雙重作用。
複查
出院後門診隨訪,半月內定期複查,定期來作檢查,至於來院檢查的次數,依疾病的輕重而有所不同,一般在出院時醫生會有所囑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