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患兒家長一聽到小兒腦性癱瘓這個詞,第一反應就是腦子壞了,都認為腦癱並等於弱智,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小兒腦癱,又稱小兒腦性癱瘓,是指從受孕開始到嬰兒期,由於非進行性腦損傷(缺氧、外傷、感染等原因所導致的神經細胞受損)和發育缺陷所致的以姿勢和運動功能障礙(失語、走路不穩)為主的綜合徵。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障礙(神經細胞受損)綜合徵。
雖然在腦癱兒中有很多存在智力缺陷,但腦癱並不等於弱智!多數患兒家長一聽到“癱”字,第一反應就是腦子都癱了,那不就是傻了嗎?心裡就沒底了,甚至放棄治療。
其實不能這樣,因為孩子是在新生兒期(0-1個月)腦發育尚未成熟階段大腦受到了損傷,所以,才會伴有智力低下、驚厥、聽覺和視覺障礙、行為異常等現象,既然是“伴有”就不是絕對會有,更不代表終生伴有。導致部分腦癱兒童智力發育延遲的根本原因是:父母沒及時發現,長期缺乏外界環境適宜的刺激和學習機會,並不是因為其本身智力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