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腎氣不固
小便失禁,尿液清長,因冷加重,腰膝痠軟,兩足無力,舌質淡、苔薄,脈沉弱。
2.脾肺氣虛
小便失禁,尿意頻急,氣短懶言,身重乏力,舌胖大,脈沉緩。
3.下焦瘀滯
小便失禁,小腹脹滿隱痛,有陰部外傷史或陰部手術史,舌質暗或有紫斑、苔薄,脈沉澀。
針灸治療
治法 益氣補腎,通絡化瘀,針法灸法並用。
主穴 腎俞 膀胱俞 三陰交 中極透曲骨
配穴 腎氣不固加氣海、命門;脾肺氣虛加肺俞、脾俞、足三里;下焦瘀滯加委中、太沖
【按語】
久病多虛,針灸主穴膀胱俞配腎俞補腎氣,強膀胱;膀胱俞配中極為俞募配穴法,可調理腎與膀胱氣機,增強膀胱對尿液的約束能力。久病多瘀,中極透曲骨為局部取穴,調和氣血,配三陰交通絡化瘀。配穴加氣海、命門益氣固本;加肺俞、脾俞、足三里補益肺脾,中醫認為肺為水之上源,脾能運化水溼,此為培土生金法;加委中、太沖行氣化瘀。
1.壓力性尿失禁,藥物治療通常療效不顯著。中醫認為是因為腎氣虛,中氣下陷導致,治療時多采用補益腎氣,提升中氣為主。針灸並用往往療效更好。
2.多飲水能夠促進排尿反射,並可預防泌尿道感染。如無禁忌,可囑患者每日攝入液體量2000ml左右。但應在入睡前限制飲水,以減少夜間尿量。
3.指導患者進行骨盆底部肌肉的鍛鍊,以增強控制排尿的能力。訓練間斷排尿,即在每次排尿時停頓或減緩尿流,以及在任何“尿失禁誘發動作”,如咳嗽、彎腰等之前收縮盆底肌肉,從而達到抑制不穩定的膀胱收縮,減輕排尿緊迫感和溢尿。
4.肺氣腫、哮喘、支氣管炎、肥胖等,都可引起腹壓增高而導致尿失禁,應積極治療該類慢性疾病,改善全身營養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