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12-13 10:07

  辨虛實:中醫認為, 本病多由感受溼熱疫毒之邪, 遷延日久, 致五臟陰陽氣血虧虛, 尤以肝腎陰虛、脾腎陽虛為主, 標實者, 又有溼熱、痰濁、瘀毒等。由於標本虛實是一對陰陽矛盾,實際上, 臨證中單純的虛證和實證是短暫而相對少之又少的,更多情況下是虛實標本的錯綜複雜。因此, 治療上一方面正虛宜扶正, 標實宜攻邪;另一方面重點應是如何判斷邪正力量的對比以及靈活應用扶正與祛邪的先後側重上, 因而可以說整個疾病過程中始終貫穿著圍繞邪正虛實治療矛盾所進行的辨證思考。作為本病治療的一般原則可遵循《丹溪心法》提出的:“ 壯實初病宜下, 虛弱衰老久病宜升” 的法則, 凡病程短, 或患者年輕力壯正氣未虧者, 可先行攻伐;而病久或患者年高體弱者又宜扶正為先, 兼顧祛邪, 總以攻邪不傷正, 扶正不留邪為終極目的和最高境界。凡肝鬱脾虛、肝腎陰虛、脾腎陽虛者以逍遙散、一貫煎、腎氣丸、五苓散等加減, 臨證以黃芪、白朮、茯苓、黨參、青皮、陳皮、柴胡、鬱金、白芍等健脾行氣, 柔肝疏肝;淫羊藿、肉桂、冬蟲夏草、川芎、丹參、虎杖等溫腎暖肝活血, 注意補而不滋膩留邪, 使正虛得補而氣血得調, 瀉實宜中病即止, 勿傷正氣。

  辨氣血:辨治慢性乙肝, 辨氣血很關鍵。劉渡舟教授將慢性乙肝分為“氣分肝炎” 和“ 血分肝炎” 。氣分肝炎基本症狀是肝區脹或疼痛、胸悶腹脹、食慾不振、噁心、厭油、煩躁、身體困重、不耐勞作、睡眠多、尿黃, 舌體大, 舌質紅, 舌苔黃厚膩,脈弦滑, 或脈大、脈數:望診尚可見面生粉刺、面如蒙油垢或面潮紅, 或白睛黃赤等徵象, 以柴胡解毒湯疏肝理氣、清熱利溼、涼血解毒、活血通絡, 用於氣分肝炎。血分肝炎基本症狀是肝區脹或疼痛、身體疲乏、不耐勞作、煩躁、飲食基本正常, 舌苔薄膩、舌體不大或見瘦小, 脈弦細, 有時血分肝炎可以無明顯的自覺症狀, 這是毒邪深伏血分, 而不明顯地表現於外的緣故, 以柴胡活絡湯治療 。

  辨溼熱:慢性乙肝系疫毒之邪入侵, 疫毒多為溼熱之性。疫毒內侵, 化溼生熱, 壅阻中焦, 清熱除溼既可清除病邪, 有利於正氣的恢復, 又可防止病情復發或加重。但是在運用清熱除溼法時, 必須掌握好辨證要點, 辨明溼與熱的偏勝和消長變化, 辨兼夾的各種病理因素。如熱重於溼, 當清熱解毒兼以祛溼, 溼重於熱者當利溼化濁佐以清熱, 溼熱並重者又當兩顧,兼有寒象者可配合溫化。

  辨痰瘀:本病是一個慢性過程, 日久必有瘀血, 所謂“ 久病必瘀”, 瘀血停留, 阻滯脈道, 阻礙津液入脈化血之路, 聚為痰濁。《諸病源候論.諸痰候》雲:“ 諸痰者, 此由血脈壅塞, 飲水積聚而不消, 故成痰也。” 痰濁既成內阻脈絡, 又可致瘀, 最後造成痰瘀同病, 痰阻血瘀的複雜局面, 痰瘀互結, 如油入面,膠著難除。臨床可見蜘蛛痣、肝掌、面黯甲錯, 腹筋暴露等痰瘀夾雜之證。治療上要分消痰瘀, 辨別痰瘀的偏勝, 治療上有所側重, 痰濁明顯者, 如患者表現為神疲納差、自覺腹脹、噁心、便溏, 舌苔白膩, 脈細弦滑者, 以化痰為主, 可用二陳湯, 酌加桃仁、紅花, 丹參飲、失笑散等活血化瘀之品。若面色黧黑,胸壁血痣, 手掌赤痕, 舌暗瘀斑, 脈弦或澀, 以活血化瘀為主,可用血府逐瘀湯酌加瓜蔞、陳皮、半夏等化痰之品。此外, 臨床上痰瘀兩邪未必同時兼見, 但根據“ 痰瘀同源” 、“ 痰瘀同病”的原理, 可先行加入少量針對未病之邪的藥物以阻斷之。治療應突出重點、分清主次、謹守病機, 隨證施治, 才能提高臨床療效。

乙肝中醫辨治要點相關文章
概述 我們大家都知道,現在肝癌的患者在逐漸的增加,很多的朋友因為種種原因導致這種疾病的出現,嚴重的影響身體的健康,並且肝癌是一種頑固的惡性腫瘤,在治療上存在有較大的難度,也有一些患者嘗試各種方法治療,但是效果卻不是明顯,有些醫生比較推崇一些中藥治療肝癌疾病,效果還是很不錯的,現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處方治肝癌辨治要點? 步驟/方法: 1、 肝癌疾病發生以後,患者首先可以吃一些活血化淤以及軟堅散結
發布於 2022-11-13 03:45
0評論
概述 叔叔今年35歲了,之前體重差不多在140斤左右,算是比較健康勻稱的身材,前段時間因為工作從高空墜落,造成了手肘外翻,醫生進行了緊急搶救,本來以為已經沒事了,前段時間叔叔出現了胸口發悶,倒不上氣,去醫院進行檢查說是患了胸積水,叔叔進行了抽水治療,但是沒過多久病情依舊得不到緩解,呼吸越來越不通暢,去市醫院進行檢查才知道患了肺癌,已經到了中晚期,我想請問醫生,肺癌辨治要點是甚麼?有甚麼處方嗎?
發布於 2022-10-12 23:19
0評論
溫熱下注 主證:小便量少、熱赤、甚至閉寒不通、小腹脹、口渴、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以取足太陰經穴為主,針用瀉法、不灸。 取穴:三陰交、陰陵泉、膀胱俞、中極。 腎氣不足 主證:小便淋瀝不爽、排尿無力、面色晄白、神氣怯弱、腰膝痠軟、舌淡、脈沉細而尺弱。 治法:以取足少陰經穴為主,輔以膀胱經背俞穴,針用補法或用灸。 取穴:陰谷、腎俞、三焦俞、氣海、委陽。 外傷 主證:小便不利、欲解不下、小腹脹滿、有
發布於 2024-04-01 23:08
0評論
一、外感時毒型口瘡:多發於外感後1~2天,伴有外感症狀。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紅腫,微痛,舌尖或唇內出現慄粒樣小紅點或小皰疹,12小時內皰疹潰破,呈表淺潰瘍,邊界清楚。治宜清熱解毒,健脾化溼。方藥:銀花18克,連翹15克,藿香12克,木香10克,佩蘭10克,茯苓12克,神曲12克,枳殼10克,葛根15克,白朮10克,代赭石20克,旋覆花(包煎)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二、脾胃積熱型:症見口舌
發布於 2024-03-28 22:11
0評論
概述 肝癌包括原發性肝癌和繼發性肝癌。原發性肝癌是原本肝臟疾病所導致的,例如肝炎-肝硬化-肝癌,也可以由黃麴黴素化學因素和環境因素導致。繼發性肝癌是由於其他部為的腫瘤,通過血液、淋巴液、其他渠道傳播到肝臟而繼發的腫瘤。肝癌一般會出現肝區疼痛、肝腫大、全身和消化道症狀、有轉移的話還會出現一些其他器官的症狀。中醫專家教你辨治肝炎肝硬化。 步驟/方法: 1、 中醫專家教你辨治肝炎肝硬化,肝硬化這種
發布於 2023-10-10 00:21
0評論
1.鼻部症狀咽扁桃體肥大常併發鼻炎、鼻竇炎。病人有鼻塞、流涕、張口呼吸、流涎、講話時帶閉塞性鼻音、睡眠打鼾等症狀。 2.耳部症狀由於咽扁桃體肥大及鼻咽部炎性分泌物積聚,使咽鼓管咽口受阻,可併發非化膿性或化膿性中耳炎,導致聽力減退和耳鳴、耳悶。 3.呼吸道感染症狀由於炎症不行,分泌物刺激呼吸道粘膜,常引起咽喉、氣管及支氣管炎,故病人可出現咽部不適、聲音改變、咳嗽吐痰、氣喘、低熱等症狀。 4.“腺樣
發布於 2024-02-10 11:44
0評論
概述 現在小孩子尤其是在換季的時候,很多寶寶都會出現腹瀉的情況,而且一旦出現腹瀉情況很難治療,持續的時間非常長,即便是用藥或者是看醫生效果都不是特別好,很多腹瀉的孩子都是持續半個月左右才能痊癒,其實這跟平時吃的藥有關係,因為很多藥裡含有的抗生素非常的多,我們經常說的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就是隻用了抗生素之後發生的有抗生素有關的腹瀉。 步驟/方法: 1、 平時我們用了抗生素,要注意量,還有注意用法
發布於 2024-04-12 19:54
0評論
肥胖病個體身上,可同時出現眩暈、頭痛、胸痺、心痛、消渴、熱中等多種病證。而這些病證之發生,莫不由於氣虛血澀、溼鬱痰凝,壅阻經絡,營衛周流迂遲等共同的病理基礎。這種內在的病理變化和外在的症候表現,集中在同一肥胖病個體身上,勢必症候頭緒紛繁和辨證錯綜複雜。如果不能把握辨證的主要關鍵,很難分清疾病的主次、標本、客從而掌握疾病的癥結所在。1、見微知殊,防患於未然。中醫歷來蘊涵防患於未然的思想方法。早在《
發布於 2023-01-18 22:26
0評論
中醫治乙肝,主要是從溼、鬱、虛三個方面著手。中醫認為,乙肝病毒屬於一種溼熱疫毒的邪氣。中醫還認為,溼性黏膩,纏綿難去,因而容易造成病程延長,形成慢性病。所以說溼邪不去,肝炎是無法痊癒的。雖然如此,但不是每個肝炎病人都要用溪黃草、茵陳蒿祛溼的。鬱就是肝氣鬱結,也就是平時所講的不開心。中醫認為:肝主疏洩,為風木之髒,其性剛暴,喜條達而惡抑鬱。所以,肝炎病毒侵犯肝臟,首先會抑制肝氣的疏洩。此類患者,飲
發布於 2023-03-10 16:51
0評論
1、健脾宜早。慢性遷延性乙型肝炎應注重調理中州,自始至終注意顧護脾胃。這是因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故肝病治療應將顧護脾胃放在首位。彭勃一般選用黨參、砂仁、山藥、扁豆等益氣昇陽、醒脾健中。 2、注重解毒。治療乙型肝炎一般以解毒為重點,解毒既要解熱毒,同時又要注意解溼毒,解熱毒常用白花蛇蛇草、蒲公英、板藍根、野菊花、虎杖、苦參、半
發布於 2023-08-08 21:3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