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10 16:51

  中醫治乙肝,主要是從溼、鬱、虛三個方面著手。中醫認為,乙肝病毒屬於一種溼熱疫毒的邪氣。中醫還認為,溼性黏膩,纏綿難去,因而容易造成病程延長,形成慢性病。所以說溼邪不去,肝炎是無法痊癒的。雖然如此,但不是每個肝炎病人都要用溪黃草、茵陳蒿祛溼的。鬱就是肝氣鬱結,也就是平時所講的不開心。中醫認為:肝主疏洩,為風木之髒,其性剛暴,喜條達而惡抑鬱。所以,肝炎病毒侵犯肝臟,首先會抑制肝氣的疏洩。此類患者,飲食調理的作用不大,關鍵還是要解決如何客觀看待乙肝治療的問題。一般說來,虛證多見於久病、得不到很好治療的患者;也有一部分是先天不足引起的。中醫認為,肝屬木,脾屬土,肝病會損傷脾胃功能,而脾胃功能不好,營養吸收不良,反過來自然就會影響肝臟。mdash;mdash;補益脾胃。脾胃虛弱的患者常表現為沒有胃口、精神疲倦。他們跟溼濁患者的臨床表現有點相似,但脾虛患者的主要感覺是虛弱,沒有困重。而且最關鍵的一點是,這類患者的舌苔一般都不厚膩。治療方面,四君子湯或香砂六君子湯是比較好的選擇。中成藥方面,香砂六君子丸、補中益氣丸也是不錯的。平時用黨參、黃芪、白朮、大棗等藥物煲湯或煮粥,也可以起到飲食調理的作用。

  中藥治療乙肝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主要以養為主期間的治療還要配合我們保持健康與愉快的心情也是能夠對我們的病情有所幫助的最主要的是乙肝患者切忌不要過度的勞累,菸酒對於乙肝患者來說也是一種影響比較大的因素,我們一定要做好長期治療乙肝的準備,不能夠半途而廢。

中醫治療乙肝相關文章
1、健脾宜早。慢性遷延性乙型肝炎應注重調理中州,自始至終注意顧護脾胃。這是因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故肝病治療應將顧護脾胃放在首位。彭勃一般選用黨參、砂仁、山藥、扁豆等益氣昇陽、醒脾健中。 2、注重解毒。治療乙型肝炎一般以解毒為重點,解毒既要解熱毒,同時又要注意解溼毒,解熱毒常用白花蛇蛇草、蒲公英、板藍根、野菊花、虎杖、苦參、半
發布於 2023-08-08 21:36
0評論
治療肝病首先就是要調理肝臟的各個部分的環境,中藥材中的山藥、茯苓、當歸、黃芪、人參、刺五加、黨參、山茱萸、何首烏、靈芝等中藥材,則是通過提高患者機體免疫能力來幫助抗病毒的。對乙肝患者的康復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乙肝中藥方子1麥冬20g、黨參30g、黃芪30g、苦參6g、甘草3g。要注意的是,此方對有發熱炎症、舌苔厚膩、肝炎活動出現黃疸等情況,應該停用。或改方治療。2虎杖15--30克,蚤休15克,
發布於 2023-01-09 16:14
0評論
中醫藥治療慢性乙肝有其自身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1。多靶位的作用,包括改善症狀、肝功能,調整患者的免疫功能,阻斷和逆轉肝纖維化以及抑制乙肝病毒的複製等。因此中醫藥治療可收到“一石多鳥”的作用。 2。西醫認為不宜或治療失敗的乙肝患者,如免疫耐受期的病毒攜帶者,抗病毒藥治療失敗者或嚴重肝炎、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等,採用中醫藥治療能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3。副作用相對很少如果用藥得當可以忽略不計,
發布於 2024-09-06 13:25
0評論
中醫藥治療慢性乙肝有其自身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1。多靶位的作用,包括改善症狀、肝功能,調整患者的免疫功能,阻斷和逆轉肝纖維化以及抑制乙肝病毒的複製等。因此中醫藥治療可收到“一石多鳥”的作用。 2。西醫認為不宜或治療失敗的乙肝患者,如免疫耐受期的病毒攜帶者,抗病毒藥治療失敗者或嚴重肝炎、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等,採用中醫藥治療能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3。副作用相對很少如果用藥得當可以忽略不計,
發布於 2024-09-19 21:54
0評論
概述 中醫在我們國家是一門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國上下幾千年的一種文化的積澱,擁有很多年的歷史,由於西醫副作用比較大,會產生不良反應,很多的患者在患病之後還是比較相信中醫的治療的方法的,這主要是由於很多的患者都是比較的重視乙肝的治療的,畢竟乙肝嚴重會直接的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脅!那麼治療乙肝的中醫原理到底是甚麼呢? 步驟/方法: 1、 我們中醫以為,乙肝病毒歸跟於一種溼熱疫毒的邪氣。溼
發布於 2023-03-31 17:59
0評論
方藥組成:黃芪、黨參、白朮、茯苓、首烏、白花蛇舌草、虎杖、半枝蓮、苦參、烏梅、佛手、白芍、柴胡、丹參。 方中黃芪、黨參、白朮茯益氣健脾,首烏、丹參、白芍、鬱金養肝活血以調和陰陽氣血,與參芪術苓共成扶正固本之功,以調節免疫功能;白花蛇草、虎杖、半枝蓮、苦參清熱解毒除溼,能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促使相關抗體轉陰;烏梅、佛手、柴胡、白芍共為佐使,其中烏梅性酸味平入肝脾二經,能養肝健脾,取酸生肝、補用酸之
發布於 2023-04-08 00:49
0評論
方藥組成:黃芪、黨參、白朮、茯苓、首烏、白花蛇舌草、虎杖、半枝蓮、苦參、烏梅、佛手、白芍、柴胡、丹參。 方中黃芪、黨參、白朮茯益氣健脾,首烏、丹參、白芍、鬱金養肝活血以調和陰陽氣血,與參芪術苓共成扶正固本之功,以調節免疫功能;白花蛇草、虎杖、半枝蓮、苦參清熱解毒除溼,能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促使相關抗體轉陰;烏梅、佛手、柴胡、白芍共為佐使,其中烏梅性酸味平入肝脾二經,能養肝健脾,取酸生肝、補用酸之
發布於 2023-04-14 16:08
0評論
概述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己健康關注度越來越高,那麼在日常生活當中,瞭解一些常見的疾病的醫學知識是非常有必要,而且對我們身體的保健相當大作用。那麼今天我們就給大家講一講,乙肝這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在我們生活當中,經常會出現甲肝,乙肝,和丙肝,三種常見的肝炎疾病,這種疾病對人使人體的危害非常大,那麼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乙肝這種疾病有哪些中藥療法? 步驟/方法: 1、 首先讓我們瞭解
發布於 2023-03-31 18:23
0評論
治療一:毒為實邪,解毒排毒   乙肝多因鬱、瘀、毒形成,“鬱”為氣病,有木土之分。“瘀”為血病,在經在絡。而毒為實邪,是乙肝的主要致病因素,故貫肝病之始末。肝臟是一個強有力的解毒器官,能將人體代謝過程的有害廢物進行解毒,排出體外。如肝功發生障礙,其解毒功能降低,有毒物質即對機體,尤其是特適性的肝臟產生損害,在治療上“不離於肝、也不止於肝”——扶土抑木,佐金平木,滋水涵木,瀉火疏木。重在利膽,因肝
發布於 2023-04-04 03:18
0評論
中醫對乙肝的認識是將其分為邪毒感染,溼熱內蘊,其中邪毒感染是發病的主要原因,脾胃失調而滋生溼熱則是發病的內在條件,邪正相搏,內外合邪是本病發生的主要機制,本病病位在肝膽脾胃,病理機制是肝膽失疏,脾胃失調,毒邪壅滯,氣滯血瘀,在內為正氣虛弱,在外有溼熱疫毒,正虛邪犯,感受溼熱疫毒之邪,蘊結肝膽,正邪交爭,並隨著正邪交爭的勝負程度和不同階段,出現相應的溼熱,氣滯,血瘀,痰結,陰陽偏盛偏虛,氣虛血虧等
發布於 2022-11-30 06:2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