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12-14 18:05

  1.活檢

  厚皮片培養分離紅斑丹毒絲菌優於病損擴展邊緣處的針刺吸取物培養,從磨損鮮紅的丘疹所獲取的滲出物作培養也具有診斷價值。

  2.細菌分離試驗

  為診斷丹毒絲菌性關節炎或心內膜炎,需從血液或滑膜液分離細菌。

  3.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擴增試驗

  編碼為16srRNA的紅斑丹毒絲菌脫氧核糖核酸(DNA)序列的PCR擴增試驗有助於快速診斷。

丹毒絲菌病的檢查相關文章
紅斑丹毒絲菌(以前稱隱襲丹毒絲菌)是一種革蘭陽性,無莢膜,不形成芽胞,不活動的微嗜氧桿菌,分佈於全世界。它主要是腐生性的,然而它可感染各種活的動物包括昆蟲、貝殼類動物,魚、鳥和哺乳動物(特別是豬)。人的感染主要是職業性的,典型的是用手操作可食或不可食動物,如感染的動物屍體,提取的產品(油脂,肥料),骨,殼時被刺傷而感染,非皮膚感染罕見,通常有關節炎和心內膜炎。
發布於 2024-12-14 17:51
0評論
接觸性皮炎有接觸病原的病史或是有刺激物的接觸,雖然又痛又癢但是沒有觸痛的症狀,皮損瘙癢明顯但無全身症狀。 蜂窩織炎是指疏鬆結締組織的瀰漫性化膿性炎症,常發生於皮膚、肌肉和闌尾。局部症狀為紅腫,境界不清,浸潤深,化膿明顯的皮膚炎症。 血管性水腫又稱巨大蕁麻疹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是一種發生於皮下疏鬆組織或黏膜的侷限性水腫,可分為獲得性和遺傳性兩種類型。,病損為水腫性,邊緣不清的丘疹,沒有觸痛的症狀
發布於 2024-12-14 18:19
0評論
積極預防和治療各種感染病灶,預防小腿和麵部丹毒。避免接觸受丹毒絲菌汙染的肉、魚、貝類等食物。有皮膚傷口應儘快處理。對於高危人員要做好個人防護,如廚師,肉類加工及漁業工作人員等。避免接觸傳染源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丹毒絲菌病西醫治療方法 1.全身治療 除去誘發因素,積極治療原發病灶,如若有全身症狀出現或表現嚴重者應給予相應的支持療法。 抗生素治療 青黴素:青黴素G2.5萬~3萬u/kg,靜脈或肌肉注
發布於 2024-12-14 17:58
0評論
丹毒是由B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皮膚表淺蜂窩織炎,但也可以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中醫稱為流火。 本病多見於小兒及老弱、營養不良、酒精中毒、低丙種球蛋白血癥患者。局部因素為腎性水腫或淋巴引流不暢,使易感性增強。直接原因常由於皮炎、膿皰病或皮膚癬菌病繼發感染引起,如耳及鼻前庭的感染病灶可引起顏面丹毒,足癬則常是小腿丹毒的主要原因。嬰兒好發於腹部,兒童多見於臉部及耳部。成人則以小腿部多見。B型鏈球菌
發布於 2024-12-14 18:12
0評論
丹毒會造成持續性的水腫出現,最後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也可造成部分位置的出血性壞死,對於該病的治療需要注意,選擇青黴素進行治療,療程一般在十到十四天,如果過敏就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 2對於出現損傷的部位應該使用抗菌的藥物,同時利用減壓治療來減輕水腫的情況,能夠有效的預防丹毒復發,若果對於這些治療都沒有作用並且持續性的水腫情況,就需要到整形外科中去進行治療。 3對於丹毒應該要積極預防。找到可能會誘使
發布於 2024-10-05 06:33
0評論
並不是所有人都容易感染丹毒,丹毒出現是有其原因,丹毒的病因: 1、病原茵可潛伏於淋巴管內引起復發。 2、丹毒的病原菌為A族B型溶血性鏈球菌,偶有C型或c型鏈球菌所致。 3、其他如營養不良、過分酗酒、丙種球蛋白缺陷及腎性水腫等皆可為丹毒的促發因素。 4、多由皮膚或黏膜的破損處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摳鼻、掏耳、足癬等因素常成為丹毒的誘因。 5、由於素體血分有熱,外受火毒,熱毒蘊,鬱阻肌
發布於 2025-01-02 07:32
0評論
丹毒的原因:丹毒是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屬於由B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多由皮膚或黏膜的破損處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摳鼻、掏耳、足癬等因素常成為丹毒的誘因,病原菌可潛伏於淋巴管內引起復發。還有營養不良、過分酗酒、丙種球蛋白缺陷及腎性水腫等皆可為丹毒的促發因素。 丹毒多見於春秋兩季,是一種急性的皮膚熱毒病症,以皮膚患處突然鮮紅成片、色如塗丹、灼熱腫脹、迅速蔓延為
發布於 2024-07-11 08:07
0評論
丹毒的治療方法 1、中成藥 可選連翹敗毒丸、蒲銀散、活血消炎丸、大黃蟄蟲丸、養血榮筋丸。。 2、局部治療 也可用新鮮白菜幫或鮮馬齒莧或綠豆芽洗淨搗爛,調上藥外塗。或取仙人掌、芭蕉根、馬齒莧、大青葉,任選1-2 3、基本方藥 解毒清熱湯加減: 蒲公英15克、野菊圌花15克、大青葉15克、紫花地丁15克、蚤休15克、丹皮10克、赤芍9克、板藍根10克等。 4、如果紅腫熱痛明顯,或有寒戰不適,應系統應
發布於 2024-10-05 06:20
0評論
發病前有全身不適、寒戰、噁心等症狀,繼而局部出現邊界的水腫性鮮紅斑,迅速向四周擴大,皮損表面可出現水皰,自覺灼熱疼痛,可伴發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多見於顏面及小腿部,面部損害發病前常存鼻前庭炎或外耳道炎,小腿損害常與腳癬有關。並常有復發傾向,復發時症狀往往較輕。嬰兒多見於腹部,臍部感染有關。愈後遺留有色素沉著。
發布於 2022-12-22 15:02
0評論
丹毒是由β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炎症。因其皮損紅腫,色如塗丹而得名。好發於小腿和麵部,其中發於顏面者,又稱抱頭火丹或大頭瘟;發於下肢者,稱為流火。其特點為起病急,常有畏寒發熱,病變局部皮膚忽然出現侷限性的鮮紅色隆起的斑片,邊界清楚,壓之褪色,去壓後紅色即恢復,有時紅腫區有水皰。附近淋巴結經常腫大,且有壓痛。化驗血中白細胞升高。在丹毒急性期,臨床上常規使用抗生素治療,但您是否知道物理治療亦能起到有
發布於 2023-03-25 04:4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