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由B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皮膚表淺蜂窩織炎,但也可以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中醫稱為流火。
本病多見於小兒及老弱、營養不良、酒精中毒、低丙種球蛋白血癥患者。局部因素為腎性水腫或淋巴引流不暢,使易感性增強。直接原因常由於皮炎、膿皰病或皮膚癬菌病繼發感染引起,如耳及鼻前庭的感染病灶可引起顏面丹毒,足癬則常是小腿丹毒的主要原因。嬰兒好發於腹部,兒童多見於臉部及耳部。成人則以小腿部多見。B型鏈球菌感染皮膚後經2~5天的潛伏期,突然寒戰發燒,高時可達40℃,伴頭痛、噁心、嘔吐等中毒症狀。皮損起初為紅腫斑片,浸潤增厚,表面緊張光亮,境界清楚,並可向四周蔓延,可從一側頰部擴展到另一側,或可在附近出現新的紅斑再與原病損相連。病情嚴重者在紅斑中間出現大皰或血皰。水腫程度視發病部位而不同,如眼眶部腫脹最明顯。蔓延速度則視感染之輕重,患者在抵抗力以及治療情況而不同。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血分有熱,更兼火毒侵襲,或皮膚粘膜破損,邪毒乘隙而入,火熱邪毒鬱於肌膚,經絡阻滯,氣血壅遏而成。其中發於頭面者,多挾風熱;發於胸脅者,多挾肝火;發於下肢者,多兼溼熱;發於新生兒者,則多由胎毒內蘊,外邪引動而發。
[辨證論治]
主症:發病急速,皮膚紅腫熱痛,狀如雲片,邊界分明是本病的特徵。初期以寒戰、高熱、全身不適為主,並伴有頭痛、口渴、嘔吐和厭食等症狀;繼則局部皮膚一片鮮紅,色赤如丹,邊界清楚,按之灼熱,邊緣略高於皮膚表面,並很快向四周蔓延,其患部皮膚中間由鮮紅轉為暗紅,可有小片表皮脫屑,或見大小不等黃色水泡,潰爛流水,疼痛作癢。如見壯熱煩躁、神昏譫語、噁心嘔吐、痙厥,為邪毒內攻之象,乃屬危急之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