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12-14 19:34

  1.癲癇發作形式

  除小發作與雙側嚴重肌陣攣以外,任何類型的癲癇均可出現。額極腦膜腦癲癇常引起無先兆的大發作型;額頂中央區病灶常引起對側肢體運動或感覺性侷限性發作;顳葉病灶引起精神運動性發作,枕葉病灶多有視覺先兆。多數病人的發作類型較固定,少數可有改變,早期及中期癲癇病人在2年或稍長的期間內自行緩解而停止,但晚期癲癇常有加重的趨勢,可由局部性發作而演變為全身性發作,嚴重時並有記憶力減退、人格障礙、智力低下等表現。

  2.顱腦損傷的症狀與體徵

  早中癲癇病人多有腦挫裂傷、顱內血腫、顱骨骨折,晚期癲癇病人多有腦退行性變、瘢痕形成,病人可有局灶性神經缺失徵象,腦膿腫亦有其特殊臨床表現。

外傷性癲癇的臨床表現相關文章
1.頭顱X線平片檢查 疑有顱骨骨折者應攝正、側位片。枕部著力傷加攝額枕位(湯氏位)片,凹陷性骨折攝切線位片。疑有視神經損傷攝視神經孔位片,眼眶部骨折攝柯氏位片。 2.腰穿 瞭解蛛網膜下腔出血程度及顱內壓情況。重型傷顱內高壓明顯或已出現腦疝徵象者禁忌腰穿。 3.CT掃描 是目前輔助診斷顱腦損傷的重要依據。能顯示顱骨骨折、腦挫裂傷、顱內血腫、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室出血、氣顱、腦水腫或腦腫脹、腦池和腦室
發布於 2024-12-14 19:48
0評論
1.腦外傷失語:失語是指大腦皮質語言中樞受損後,導致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喪失。語言障礙有多種表現形式。一個人可以僅失去理解書面語言的功能(失讀),而另一個人可能無法回憶或說出某物體的名稱(命名性失語),有的命名性失語患者不記得物體正確的名稱,而有的人知道這個詞卻無法表達出來。構音障礙是指不能清晰和準確地發音。 2.腦外傷失認:失認是一種少見症狀,能看見或感知某物體但不能把它與該物體的作用和功能聯
發布於 2023-12-22 01:44
0評論
癲癇的種類很多,其中由外傷所導致的癲癇病我們稱為外傷性癲癇,對於外傷性癲癇,一般認為患者曾經受到過大腦損傷,由於沒有得到合理的治療而留下了後遺症,引起一系列的併發症。 外傷性癲癇的發生率還是較低的,由於局部損傷導致癲癇的發生,分為早期癲癇和晚期癲癇。外傷性癲癇可發生於外傷後的任何時間,可以在外傷後即刻發作也可以在外傷痊癒後數年發作。依據的時間各家報道不一,有以一週為時間界限的,也有以2周為時間界
發布於 2024-12-14 19:55
0評論
1.開放性顱腦損傷應爭取儘早徹底的清除術,清除血腫、失活腦組織、異物、碎片,凹陷性骨折的骨片予以整復或去除,縫合破裂的硬腦膜,預防性應用抗生素以防顱內感染。 2.閉合性顱腦損傷有手術指徵者,及早手術,以減少腦缺血缺氧而出現腦退行性變的機會,手術應細緻,儘量減少對周圍腦組織的損傷。 3.預防性用藥,可單獨使用苯妥英鈉0.1g,3次/d或與苯巴比妥合用。
發布於 2024-12-14 19:41
0評論
概述 外傷性白內障是眼科白內障疾病當中的一種,主要是在青少年當中出現,那麼外傷性白內障的出現傷情是比較複雜的,而且形態學的特點也會比較複雜,大多數患有外傷性白內障的患者,也會出現一些明顯的外傷史。那麼外傷性白內障在臨床上需要做一些甚麼樣的檢查呢?才能夠及時的發生外傷性白內障?下面來具體的瞭解一下外傷性白內障的臨床檢查手段。 步驟/方法: 1、 在臨床上主要是利用焦點照明檢查法,你燈光直接的照
發布於 2024-08-19 15:21
0評論
    顧名思義,由顱腦外傷後引起的癲癇即為外傷性癲癇。多數顱腦外傷並不引起或遺留癲癇發作,癲癇的形成除了與患者本身的素質有關外,與外傷的程度、受傷部位以及受傷時間有關。一般受傷越重,癲癇的發生率也越高。大腦皮層運動區、顳葉尤其是顳葉內側面的損傷發生癲癇的比率相對較高。    在外傷後出現癲癇的患者中,傷後1個月至數年內出現癲癇的比率最高,傷後即刻發生癲癇的較少。值得一提的是由分娩造成的顱腦損傷
發布於 2022-09-27 19:43
0評論
通常我們所說的癲癇是指原發性癲癇病,是排除了顱內佔位、外傷疾病、藥物或毒物中毒、全身個系統疾病導致的癲癇。而由外傷引起的癲癇一般稱為繼發性癲癇,外傷性癲癇均有頭部外傷史可查,不論是閉合性或開放性顱腦損傷,傷後不同時期出現的不同類型癲癇發作,特別是腦組織損傷部位與癇灶相符合的局部性發作而傷前無癲癇病史的患者,不難確診。外傷性癲癇是指繼發於顱腦損傷後的癲癇性發作,可發生在傷後的任何時間,早者於傷後即
發布於 2024-12-14 20:02
0評論
外傷後癲癇係指由顱腦外傷引起的反覆發作性疾病,需要注意的是外傷與癲癇不僅在時間上存在先後關係、同時也必須存在因果關係。根據初次發病的時間不同,常將外傷後發作分為:1、即刻發作:外傷後24小時內的發作。2、早期發作:外傷後1天~1周之間的發作。3、晚期發作:外傷後1周以後的發作。只有反覆發生的晚期發作才能稱之為外傷後癲癇。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外傷後癲癇發生率為4%~10%。外傷後癲癇的發病機制:外傷性
發布於 2023-03-16 19:16
0評論
概述 我們都知道癲癇病對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也可能是由於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引起的癲癇病的產生,患者出現了大腦放電異常的現象,都可能會導致癲癇病的產生,有的患者如果出現了原發性癲癇病,症狀是比較明顯的,患者可能會導致突然性的意識喪失的產生,也可能會導致眼睛上方和口吐白沫的症狀最好,應該進行合理的調整,預防疾病的復發。 步驟/方法: 1、 原發性癲癇病的患者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了全身痙攣的症狀,
發布於 2024-04-21 09:59
0評論
一、強直-陣攣性發作(generalizedtonicseizure,GTCS)又稱大發作(grandmal),是臨床最常見的發作類型。表現為全身肌肉強直及肢體有節律地抽動,分為:①強直期:發作時突然摔倒,全身骨骼肌肉呈強直性收縮,頭後仰,雙上肢屈曲強直,雙下肢伸直強直並意識喪失。由於呼吸肌鼠直收縮,出現呼吸暫停與發紺。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持續數秒或數十秒。②陣攣期:緊接強直性發作後全身呈節
發布於 2024-12-31 13:2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