漿乳
漿細胞乳腺炎的發病機理一般認為是乳腺大導管發育異常,致導管內脂質分泌過多,不能及時排出或吸收而導致的非細菌性化膿的乳腺疾病,多見於青春期後任何年齡女性,一般在非哺乳期、非妊娠期發病,大多數病人有先天性乳頭凹陷或線狀部分凹陷。單側乳房發病,少數病人亦有雙側乳房先後發病,呈慢性經過,病情表現多樣,病程長達數月或數年。
1、乳頭溢液:
乳頭溢液是本病早期的一種表現。多表現為間歇性、自發性,並可持續較長時間。溢液性狀多為漿液性,還可是乳汁樣、膿血性或血性。數量有多有少。輸乳孔多有粉刺樣物或油脂樣物分泌,並帶有臭味。
2、乳房腫塊:
最為常見。往往起病突然,發病迅速。患者感覺乳房局部疼痛不適,有刺痛或鈍痛,並發現腫塊。腫塊多位於乳暈區,或向某一象限伸展。腫塊大小不等,大多小於 3cm ,個別可達 10cm 以上。腫塊形狀不規則,質地硬韌,表面可呈結節樣,邊界欠清,無包膜,常與皮膚粘連,但無胸壁固定,可推移。繼則腫塊局部可出現紅腫熱痛,紅腫範圍可迅速擴大,若炎症得不到控制,則可形成膿腫;有的乳房皮膚水腫,呈橘皮樣變;有的可伴患側腋下淋巴結腫大、壓痛。一般無全身發熱。也有些患者一直以乳房腫塊為主訴,持續時間可達數年,始終無明顯的紅腫表現。
3、乳腺瘻管:
膿腫自潰或切開後,常反覆流膿並夾有粉渣樣物,常形成與乳頭相通的瘻管,經久不愈。
4、彩超和鉬靶X線無特異性改變:
對診斷幫助不大。換句話說就是漿乳主要靠臨床診斷,輔助檢查只能幫助排除乳癌。
5、毀形嚴重:
臨床常見多次的切開、破潰,千瘡百孔,斑痕累累,乳頭扭曲,乳房變形,色素沉著,乳房毀形嚴重。
6、容易誤診、誤治。
肉芽腫性乳腺炎
肉芽腫性乳腺炎是一類以肉芽腫為主要病理特徵乳腺慢性炎症,包括多個臨床病種,其中一種較為為多見,病因不明,肉芽腫性炎症以乳腺小葉為中心,故叫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GLM),1972年Kessler首先報道,病名得到多數學者的認可。以前有人叫特發性肉芽腫性乳腺炎,乳腺肉芽腫或肉芽腫性小葉炎,是指乳腺的非乾酪樣壞死侷限於小葉的肉芽腫病變,查不到病原體,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前發病率不高,所以,臨床和病理醫生都對其觀察研究不多
病因:
1、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乳汁所引起的局部免疫現象及局部超敏反應。非細菌感染,與口服避孕藥的應用有關。也可能為感染、創傷、化學刺激引起炎症,毀壞導管上皮,腔內容物進入小葉間質,引起肉芽腫反應,並進一步破壞小葉結構有關。好發於生育年齡、已婚經產的婦女。
2、可能由於導管內的乳汁、分泌物及角化上皮逆向外逸於小葉間質內,引起局部的炎症反應及超敏反應,導致肉芽組織的形成。
3、病變中可見微膿腫,上皮樣巨噬細胞及異物肉芽腫形成,認為本病的發生為局部感染、創傷及化學物質引起炎症,因炎性損傷導致導管上皮破壞,管腔內容物進入小葉間質,引起肉芽腫性炎症。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乳腺腫塊,疼痛,質地較硬,形態不規則,與正常組織界限不清,也可有同側腋下淋巴結腫大。發病突然或腫塊突然增大,幾天後皮膚髮紅形成小膿腫,破潰後膿液不多,久不癒合,紅腫破潰此起彼伏。初起腫塊期酷似乳癌,易造成誤診誤治。有人貿然行乳癌根治術,應當臺上冰凍或耐心等待石蠟切片結果。本病還須與乳腺結核,乳房脂肪壞死等相鑑別。